阅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品种 丰乐35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李海良, 王利明, 佘宁安, 崔明亮, 马小川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7): 166-168.  
摘要1078)      PDF(pc) (652KB)(56)    收藏
丰乐358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F107B为母本、L507C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新品种,2020年通过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多抗、优质等优点,适宜在辽宁等地的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推广种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及其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国审小麦新品种扬麦39的 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刘晓武, 张晓, 刘国林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1): 194-196.  
摘要933)      PDF(pc) (485KB)(149)    收藏
针对兴化市现有推广小麦品种中白粉病严重、赤霉病频发、品质不高等问题,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加强了优质中强筋小麦抗白粉病、赤霉病品种的选育工作,育成了小麦新品种扬麦39,并于2022年通过国审。本文作者介绍了扬麦39的品种选育、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从杂草防治、种子处理、适期播种、播后镇压、科学施肥、沟系配套、病虫防治、根外追肥等方面对该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玉米新品种沃玉21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罗中良, 柳继凤, 杨庆申, 姚新英, 韩小花, 周联东, 张培风, 刘艳丽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8): 215-217.  
摘要778)      PDF(pc) (382KB)(88)    收藏
沃玉21号是以自交系M68为母本、F9为父本育成的玉米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沃玉21号先后通过河北省、国家黄淮海夏玉米组和西北春玉米组审定,以及天津、河南、安徽和山东4个省的引种备案。本文作者总结和分析了沃玉21号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及其抗病性、适应性、籽粒品质等试验结果,在评价其突出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的基础上,对该品种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我国主要果树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李孟哲, 程少丽, 孟照刚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9): 11-15.  
摘要630)      PDF(pc) (1728KB)(140)    收藏
我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果树是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针对新时期我国果树产业发展现状及果品进出口贸易趋势,笔者分析了劳动成本上涨、逆境生产能力不足及果品进出口贸易逆差增大等果树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从产业布局、轻简化生产和科技示范等方面提出了果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及建议,旨在为我国果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果树科技创新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鹤麦601的 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程玉红, 莫海江, 刘海霞, 董红星, 杨国立, 赵志涛, 王怀苹, 马红波, 夏海东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7): 175-177.  
摘要584)      PDF(pc) (399KB)(42)    收藏
鹤麦601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2005年以综合性状好的小麦品种新麦11号为母本,用小麦品种淮阴9628为父本进行组配,2006年以新麦11号/淮阴9628的F1代为母本,与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父本进行二次杂交,然后将复交后代按照系谱法连续单株选择选育而成。该品种高产、稳产、抗逆性好、落黄好,适合在河南省(除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以外)早中茬地种植,于2020年5月通过河南省审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粳稻新品种龙平386的选育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杨晓贺, 吴彦龙, 姚亮亮, 高雪冬, 张茂明, 邱磊, 王自杰, 张家智, 丁俊杰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6): 156-159.  
摘要577)      PDF(pc) (1023KB)(33)    收藏
龙平386是黑龙江省莲江口种子有限公司以龙粳31为父本、龙平3118为母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种,2022年6月通过黑龙江省审定。龙平386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130 d,株高93.0 cm,整精米率 73.7%~73.9%,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国审春性小麦品种扬麦25 种子提纯保优推广应用技术
朱志锋, 冯俊, 刘伯山, 李京, 陈高华, 包月红, 孙瑞建, 孔强, 张庆阳, 施昙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8): 167-168.  
摘要525)      PDF(pc) (547KB)(32)    收藏
扬麦25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扬17*2//扬11/豫麦18选育而成的春性小麦品种。由于产量潜力大、综合抗性强、结实性较好、适应性较广、面粉天然白,再加上耐迟播,受到众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青睐,推广面积稳步提升,2022年进入国家主推品种名录。笔者介绍了扬麦25种子提纯保优的方法和过程,并进行了技术总结,以期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优质种源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国审超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 金源80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于晓光, 吴纪安, 陈祥金, 位昕禹, 崔杰印, 崔少彬, 魏然, 刁鹤楠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7): 183-185.  
摘要481)      PDF(pc) (455KB)(51)    收藏
金源80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在2012年以垦丰16为母本,以北兴1号为父本杂交组配,经过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集超早熟、高产、优质、秆强、抗病为一体,蛋白质含量38.54 %,脂肪含量19.55%,蛋脂总和58.09%,抗大豆灰斑病。2022年通过国审,适宜我国北方春大豆超早熟区域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对其栽培要点进行了简要总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圣丰2的 选育及主要栽培技术
屈玉科, 徐长帅, 张玉娥, 商伟, 韩龙海, 张后金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8): 201-204.  
摘要463)      PDF(pc) (529KB)(43)    收藏
圣丰2 是由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自选自交系SF1023为母本、SF37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玉米新品种,于 2022 年通过山东省审定。该品种表现出高产、稳产、大穗、耐高温、抗病抗倒、品质优等特点。本文作者介绍了圣丰2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为该品种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中国花生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
郝西, 张俊, 高伟, 易明林, 刘娟, 臧秀旺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1): 150-153.  
摘要463)      PDF(pc) (977KB)(78)    收藏
本文作者以2011-2020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生产成本与收益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对花生与其他主要农作物的成本与收益进行了比较,并对我国花生种植成本与收益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0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与其他主要农作物相比,花生具有显著的比较效益优势,但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且不断增加,其中机械作业、家庭用工折价、农药、土地、化肥、种子等成本增幅较大。为实现我国花生产业的节本增效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作者提出推广全程机械化技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构建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加强政策扶持力度等建议,以期为花生产业的节本增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玉米新品种承禾16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李青松, 张学峰, 王悦燃, 佟桂富, 唐丽颖, 任冬雪, 关美花, 李知霖, 王艳芝, 梁秋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7): 169-171.  
摘要447)      PDF(pc) (480KB)(43)    收藏
承禾166是以M58为母本、WW0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早熟、低秆大穗、抗旱抗倒、高产稳产、品质优良,于2022年通过河北省审定。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承禾166品种的选育经过和主要特征特性,并阐述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种植推广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矮秆抗逆高产小麦新品种百农607的选育及应用
李新华, 乔红, 欧行奇, 欧阳娟, 王紫娟, 张帅垒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7): 183-185.  
摘要441)      PDF(pc) (828KB)(22)    收藏
百农607是河南科技学院以良星77为母本、矮抗58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具有矮秆、抗逆、广适、稳产和高产的特点,2023年通过国家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总结了该品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和生产示范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金丝皇菊生态习性及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唐桂梅, 黄国林, 赵凡, 张力, 符红叶, 肖晓玲, 刘洋, 李卫东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9): 208-211.  
摘要425)      PDF(pc) (633KB)(34)    收藏
金丝皇菊兼具观赏、茶用、保健、美容等价值,其加工产品远销国内外。为促进金丝皇菊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本文作者从金丝皇菊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丰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探究,以期为金丝皇菊基地建设及农旅融合产业化发展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玉米新品种美佳禾61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李方明, 高洪敏, 周旭梅, 宁家林, 徐娥, 何晶, 仇真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9): 171-173.  
摘要417)      PDF(pc) (403KB)(49)    收藏
美佳禾616是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14年冬在海南繁种基地以自育系丹456 为母本、自育系丹3152 为父本组配育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耐密植、综合抗性突出、适应性广、商品品质优良等特点,应用前景较好。2022年通过辽宁省审定,适宜在辽宁境内≥10℃活动积温在2 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美佳禾616及其亲本的选育过程、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该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国审玉米新品种丹农玉789的 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高洪敏, 周旭梅, 宁家林, 郑君海, 陈得义, 白向历, 刘波, 杨海龙, 吕春波, 赵中名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1): 168-170.  
摘要408)      PDF(pc) (489KB)(64)    收藏
丹农玉789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15年在海南以自选系丹3154为母本、自选系丹314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于2022年通过国家审定。通过对丹农玉78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杂交种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不同生育时期喷施芸乐收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吴兰田, 冯素明, 何佳伟, 宋佳敏, 杜小凤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6): 61-64.  
摘要397)      PDF(pc) (958KB)(24)    收藏
为探究不同时期喷施芸乐收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涟水县开展了芸乐收喷施效果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返青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各喷施1次芸乐收可有效提高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最好,亩增产116.4 kg,增产率为23.74%;返青期喷施芸乐收能有效促进小麦分蘖,使有效穗数增加;孕穗期喷施芸乐收能有效促进小麦穗粒数的增加;灌浆期喷施芸乐收则更有利于小麦千粒重的提高。在返青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各喷施1次芸乐收还可改善小麦籽粒品质,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降低了35.7%,淀粉直支比、沉淀值和湿面筋含量均有所降低,但提高了小麦籽粒容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高产稳产玉米新品种吉东367的选育及精简高效栽培技术
刘彬, 郑莹, 郝巧艳, 苗艳玲, 吕小飞, 焦玉山, 赵思萌, 赫云建, 石生辉, 高声鹏, 秦玉艳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9): 177-179.  
摘要386)      PDF(pc) (440KB)(46)    收藏
吉东367是辽源市农业科学院以培育耐密、高产、广适玉米新品种为育种目标,以自交系KJL17N05为母本、自交系KJM9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玉米新品种,于2022年通过吉林省审定,适宜在中熟区及周边相同生态区域内推广种植。本文作者对吉东367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精简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玉米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优质强筋专用小麦新品种科兴3302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张坤普, 曹朋波, 郑细山, 张丹丹, 梁欢, 王道文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12): 134-136.  
摘要380)      PDF(pc) (676KB)(33)    收藏
科兴3302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河南农业大学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培育的优质强筋专用小麦新品种,于2021年6月通过了河南省审定,2022年通过了江苏省、陕西省的引种备案,并已获得国家新品种权保护。该品种具有品质好且稳定、高产稳产、抗病、氮磷养分利用率高等特性。本文作者对科兴3302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其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国审小麦新品种众信麦998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李书民, 崔国光, 陈洋, 李海平, 张绍娟, 文韶华, 赵丹丹, 郭军光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10): 185-187.  
摘要371)      PDF(pc) (1604KB)(26)    收藏
众信麦998是河北博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北众人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莱州137为母本、众信5072为父本杂交组配联合选育的半冬性、中熟、大穗型品种,该品种具有穗大粒多、低秆抗倒、抗寒抗病、广适高产的特点。于2021年同时通过黄淮南片和黄淮北片“双国审”,2024年通过河北省(冀中北)审定,2024年通过天津市引种备案。该品种2021年实打实收,亩产898.26 kg,创造全国小麦高产纪录;2022年实打实收,亩产981.10 kg,再次刷新全国小麦高产纪录;2023年实打实收,亩产928.49 kg,连续3年保持全国小麦高产冠军。本文作者阐述了众信麦998的选育及主要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小麦新品种中育1702的丰产性、 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
闫文利, 李伟, 刘旭, 杨兆生, 闫素红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0): 58-61.  
摘要366)      PDF(pc) (428KB)(38)    收藏
为全面了解河南省小麦新品种中育1702的生长特性及其推广潜力,以中育1702参加河南省水地冬小麦区试及生产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增减百分比、方差分析,适应度分析,与最优品种的差异分析、农艺性状评价等分别对中育1702和对照品种百农207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育1702在2018-2020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分别为619.3 kg、534.8 kg、580.7 kg,分别较对照品种百农207增产9.8%、8.6%、5.8%,增产率均大于5.0%;亩穗数分别为40.5万穗、38.3万穗、38.7万穗,均高于对照品种;穗粒数分别为36.8粒、35.6粒、 35.6粒,与对照品种相当;千粒重分别为48.5 g、48.5 g、47.9 g,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中育1702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麦区大面积种植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芒果主要病虫害研究进展
林迓, 雷跃, 卢崇山, 张正学, 刘凡值, 刘清国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7): 147-152.  
摘要357)      PDF(pc) (897KB)(71)    收藏
芒果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的热带水果,但生产过程中会遭受各种病虫侵害,导致芒果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严重降低。本文作者对芒果的3种主要病害和4种主要虫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芒果病虫害研究及防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小麦品种鹤麦601的特征特性及 高产栽培技术
张素芬, 董红星, 杨国立, 马洪波, 夏海东, 刘海霞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0): 154-156.  
摘要356)      PDF(pc) (432KB)(27)    收藏
鹤麦601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选育的半冬性、中早熟、大穗型小麦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并根据近几年的推广经验,对该品种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及该品种的进一步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不同播期对甜糯型鲜食玉米品种农科玉368生育时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卢杉, 姚远, 王继东, 赵二小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7): 84-87.  
摘要352)      PDF(pc) (418KB)(42)    收藏
农科玉368作为北京市鲜食玉米主导品种,产量高,外观品质好,蒸煮品质佳,且叶酸含量较高,为延庆区主要引进的鲜食玉米品种之一,在本地区种植与推广面积较大。为探索在延庆地区农科玉368不同播期对其生育期、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于2020年、2021年连续2年对该品种进行了播期试验,以期为种植主体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播期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农科玉368在无地膜覆盖的情况下,4月20日至6月20日之间皆可播种,以5月10-20日之间播种的鲜穗产量最高、品质最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不同钙肥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金玉蔓, 徐鹏亮, 范永胜, 刘艳丽, 赵治军, 董琪, 申思洋, 李梦荷, 蒋福稳, 高展, 李政, 孙玉镯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1): 132-135.  
摘要339)      PDF(pc) (489KB)(49)    收藏
为筛选出适合新乡花生种植区的钙肥种类,创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增钙减氮施肥模式,优化花生栽培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本研究以花生品种新花1239为试验对象,以复合肥、尿素、钙镁磷、过磷酸钙、硝酸铵钙、普罗欧蒂流体螯合钙等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在氮肥减施20%条件下,不同钙质肥料对花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钙质肥料在改善花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品质方面有显著的差异。在本试验中,施用硝酸铵钙的效果最为明显。具体而言,通过在盛花期追施硝酸铵钙,并在荚果膨大期进行叶面喷施普罗欧蒂流体螯合钙,可以显著促进花生主茎的生长,增加分枝数和结果枝数,同时减少秕果数。这种施用方式还能使花生的百果重提高10.28%,饱果率提高24.89%,出仁率提高6.79%,百仁重增加6.97%,单株生产力提高49.91%,亩产量提高25.06%,含油量增加5.44%,蛋白质含量提高7.0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配方施肥模式对南粳9108 产量和产投比的影响
朱珍勇, 高文道, 王晓云, 周明, 徐永忠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1): 56-59.  
摘要335)      PDF(pc) (604KB)(45)    收藏
为探究兴化市千垛镇水稻生产适宜的配方施肥模式,根据当地土壤肥力、大面积应用水稻品种及已有配方复合肥,设计了一种基于分次施肥方式的配方施肥模式,以探究该配方施肥模式在该地区的增产效果及产投比,以期为当地水稻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2021年,以南粳9108为材料,设计3种施肥模式,分别为配方施肥模式(T1)、传统施肥模式(T2)和不施肥模式(T3),开展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T3,T1和T2分别显著增产75.8%和66.7%;相较于T2,T1的产投比显著增加28.9%,这主要源于肥料总投入量的降低;T1和T2的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相较于T2,T1主要通过降低水稻生长前期肥料投入以减少分蘖发生数并提高茎蘖成穗率,同时通过相对增加水稻中后期肥料投入以增加每穗粒数形成大库容,并通过改善抽穗期至成熟期的光合势和叶面积衰减率以增加该阶段群体生长率及干物质积累量,最终获得较高产量。综上所述,在江苏省兴化市千垛镇,T1模式能够在实现水稻较高产量的同时增加产投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影响稻米食味品质因素的研究进展
单智超, 陈富忠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1): 140-143.  
摘要333)      PDF(pc) (595KB)(70)    收藏
稻米食味品质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作者主要从稻米的基本理化性质如直链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方面,稻米食味相关的遗传基因如Wx基因、ALK基因和fgr基因,栽培管理条件如土壤、温度、光照、水肥管理等方面,以及收获加工贮藏如收割时期、干燥贮藏等方面对水稻食味品质的影响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深入探讨可以为培育食味品质优良的水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玉米新品种绥玉4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邵勇, 魏国才, 孙艳杰, 石运强, 刘英蕊, 邵珊珊, 南元涛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7): 178-180.  
摘要330)      PDF(pc) (345KB)(24)    收藏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玉米研究团队多年来以引入改良创制资源为目标,利用引入的优质自交系,采用系谱法、多代轮回选择,在高密度强压力的育种环境下进行种质筛选,并同时进行杂交组配,在相同积温的地区进行多点、多年鉴定,选育出高产、多抗、适宜机收的优良玉米品种绥玉48,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 ≥10℃活动积温2 750℃的区域种植。笔者介绍了绥玉48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聊城市茌平区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杨静静, 辛婷婷, 张晓萌, 董艳红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0): 66-68.  
摘要317)      PDF(pc) (586KB)(53)    收藏
为筛选出适宜在聊城市茌平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于2021年在本区选择6个小麦品种进行种植比较试验,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小麦的产量、农艺性状、抗性。结果表明,6个试验小麦品种间产量存在差异性,表现为山农30>鑫瑞麦29>济麦22>登海206>山农46;千粒重、每穗粒数、有效穗数等农艺性状共同影响小麦产量,其中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每穗粒数次之;各品种抗性也存在一定差异,山农30抗病性尤为突出,其次为鑫瑞麦29,济麦22和登海206抗性中等。综合来看,山农30、鑫瑞麦29、济麦22品种抗病性好、产量高,本试验为上述品种在茌平区的推广种植提供了初步的数据支持和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高产玉米新品种金玉111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师范生, 贾志强, 李壵, 撖晓东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7): 144-147.  
摘要314)      PDF(pc) (847KB)(13)    收藏
金玉111是安泽县金玉玉米育种有限公司于2010年冬以自育系J-27为母本、自育系W-1为父本选育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综合抗性突出、适应性广泛等特点,2023年通过山西省审定。适宜在山西省南部夏播区种植,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作者对金玉111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和栽培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旨在为该品种的合理布局和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年新, 高艺玮, 连敏, 朱保庆, 张柏林, 王梦泽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2): 4-6.  
摘要311)      PDF(pc) (620KB)(69)    收藏
“全国入药杞子,皆宁产也”,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其具有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宁夏枸杞的品质远胜于其他产区。近年来,宁夏枸杞产业发展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小、同质化竞争激烈、枸杞相关标准不足等。因此,为推动宁夏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作者以分析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现状为基础,探讨了枸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枸杞产业现代化体系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推动枸杞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邢台市信都区酸枣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史佳雯, 钱程宇, 王建忠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9): 27-28.  
摘要306)      PDF(pc) (669KB)(74)    收藏
邢台市信都区野生酸枣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先后获得河北省十大道地药材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河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称号。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酸枣仁的应用价值日渐凸显,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在实地调研时发现,酸枣产业发展存在产业链发展不完善、品牌化效应有待提升、抗风险能力不高及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度有待提高等问题,为增强酸枣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笔者归纳总结了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玉米新品种盈满618的选育及制种与栽培技术
徐红霞, 李庆利, 李金峰, 赵德营, 杨华, 刘骏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6): 162-164.  
摘要305)      PDF(pc) (1316KB)(41)    收藏
盈满618是以自选自交系HJ75-321为母本,以自选自交系HJ295-3为父本杂交组配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23年通过河南审定并进行了科技成果登记。盈满618突出表现为茎秆坚韧、根系发达、高抗倒伏倒折、综合抗性好、丰产稳产性好等。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品种来源、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制种技术要点及配套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节水优质中强筋小麦新品种晋麦110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任文斌, 王倩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1): 177-179.  
摘要304)      PDF(pc) (581KB)(41)    收藏
晋麦110号是利用山农22 为母本、晋麦84 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改良系谱法经过8年选育而成的节水、中强筋、富含叶黄素的小麦新品种,是2023年山西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的第一个节水型小麦新品种。笔者阐述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要点,以期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宝鸡市水地小麦新品种适应性研究
王敬昌, 陈三乐, 孙军仓, 燕鹏, 吕金仓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7): 49-53.  
摘要302)      PDF(pc) (620KB)(29)    收藏
以憨丰3468、职院171、郑研麦182、郑大181、漯麦109、西农926、泛育麦32、西农839、商麦187、安农1928、西农1871、良科6号、新世纪2号、德宏福199、华成916、科大116等 16个小麦新品种为试验品种,以周麦18和周麦36为对照品种,于2021-2022年度开展试验,鉴定这些新品种在宝鸡地区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产量、品质,为这些品种在宝鸡地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职院171(条锈病轻、千粒重大)、新世纪2号(有效穗数较多、千粒重大、病害较轻)、泛育麦32(有效穗数多、病害轻、千粒重较大、晚熟)、安农1928、漯麦109、憨丰3468、华 成916、西农926、良科6号较对照周麦18增产明显,综合性状好,可在当地进一步示范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盐农云”农业农村大数据 平台建设实践与思考
唐义军, 杨文伟, 仓晶晶, 崔伟, 夏东帅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1): 4-6.  
摘要300)      PDF(pc) (1062KB)(120)    收藏
本文作者系统介绍了“盐农云”平台总体架构和重点功能模块,包括数据资源池、业务直通车、“三农”决策舱、信息服务窗等4大版块以及种植业稳产保供监测、农村生态环境监管等49个业务应用模块。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盐农云”平台推广应用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对持续建设、使用和管理“盐农云”平台提出了总体设想和初步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优质高产香稻品种绥粳13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刘立超, 门龙楠, 孙中华, 谢树鹏, 魏中华, 宗天鹏, 董晓慧, 符强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8): 188-191.  
摘要281)      PDF(pc) (655KB)(21)    收藏
绥粳136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以绥粳15/绥粳12为母本、五优稻4号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优质、早熟、多抗、香型、长粒,2022年通过国家审定,2023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2023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43个朝天椒新品种引进比较试验
袁鹤, 李凯, 刘燕, 李慧霞, 郑于莉, 韩兰兰, 王亮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9): 105-109.  
摘要273)      PDF(pc) (912KB)(107)    收藏
本试验通过对引进的43个朝天椒新品种进行比较,系统地了研究其植株性状、果实性状、熟性及产量情况,以期筛选出适合内蒙古地区栽培的高产、优质朝天椒新品种。结果表明,博辣天骄1号折合亩产2 916.7 kg,转红率达到91.0%;博辣天骄60折合亩产2 350.0 kg,转红率达到92.0%;艳椒465折合亩产2 451.7 kg,转红率达到88.6%;艳椒475折合亩产2 366.7 kg,转红率达到86.7%;艳椒485折合亩产2 450.0 kg,转红率达到87.2%。上述5个朝天椒新品种综合表现优异,可以在内蒙古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河南省假禾谷镰孢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
时曼丽, 袁璋, 马吉坡, 徐青, 张明辉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11): 129-131.  
摘要265)      PDF(pc) (711KB)(84)    收藏
小麦茎基腐病是由多种镰孢菌引起的世界性土传病害,目前已成为中国黄淮麦区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秸秆还田和免耕少耕模式的推广,同时受到气候变暖、抗茎基腐病品种少、专化型药剂缺乏等因素影响,小麦茎基腐病呈逐年快速加重的趋势,造成小麦减产和毒素积累,极大地威胁了河南省粮食生产安全和人畜健康。本文作者综述了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的生长特点、侵染循环、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对小麦茎基腐病高效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加工型食用百合新品种龙牙红 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方建林, 何刀山, 郑思乡, 王博, 罗斐晖, 杨帆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7): 218-220.  
摘要264)      PDF(pc) (528KB)(47)    收藏
龙牙红百合是龙山百合自然芽变选育的一个百合新品种,熟期早、产量高、抗病性强、营养与药用价值高。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并从生存环境、栽培地选择、种球选择、用种量、播种期、施肥方法、病虫草害防治等等方面对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为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高产玉米新品种丰乐711的选育及栽培和制种技术
徐四静, 王利明, 佘宁安, 刘芳, 盛玉凤, 崔明亮, 李海良, 高守宜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7): 165-169.  
摘要259)      PDF(pc) (1377KB)(19)    收藏
丰乐711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利用自选系F129A为母本、L525A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抗病性强等优良性状,于202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作者对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和制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