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国审小麦新品种扬麦39的 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刘晓武, 张晓, 刘国林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1): 194-196.  
摘要1113)      PDF(pc) (485KB)(178)    收藏
针对兴化市现有推广小麦品种中白粉病严重、赤霉病频发、品质不高等问题,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加强了优质中强筋小麦抗白粉病、赤霉病品种的选育工作,育成了小麦新品种扬麦39,并于2022年通过国审。本文作者介绍了扬麦39的品种选育、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从杂草防治、种子处理、适期播种、播后镇压、科学施肥、沟系配套、病虫防治、根外追肥等方面对该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优质强筋专用小麦新品种科兴3302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张坤普, 曹朋波, 郑细山, 张丹丹, 梁欢, 王道文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12): 134-136.  
摘要950)      PDF(pc) (676KB)(36)    收藏
科兴3302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河南农业大学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培育的优质强筋专用小麦新品种,于2021年6月通过了河南省审定,2022年通过了江苏省、陕西省的引种备案,并已获得国家新品种权保护。该品种具有品质好且稳定、高产稳产、抗病、氮磷养分利用率高等特性。本文作者对科兴3302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其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开封市优质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苏亚中, 赵国轩, 杨丹丹, 孔欣欣, 韩雪, 赵鹏飞, 金建猛, 赵国建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8): 56-59.  
摘要670)      PDF(pc) (773KB)(25)    收藏
为筛选适宜开封市推广种植的优质小麦新品种,指导当地优质小麦生产和品种布局,于2022-2023年在本地区选择11个近年审定的优质小麦品种进行种植比较试验,综合比较参试品种的生育期、抗逆性和产量。结果表明,11个参试品种的生育期相近(226~229 d),综合抗病性较好,仅发生叶锈病病害且反应型均为3级(中抗);周麦36和豫农908的抗倒性好,洛麦47的抗寒性差,西农20的穗发芽率最高(9%),其他品种的抗倒性、抗寒性均为中等,且穗发芽率较低(≤5%);郑麦139、周麦36、福穗3号和豫农908的产量优势明显,均比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综上可知,郑麦139、周麦36、福穗3号、豫农908 4个小麦品种的生育期适宜、综合抗性好、产量高,适宜在开封地区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播期播量对超强筋小麦洛麦47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丁志强, 温红霞, 赵严, 张学品, 吴少辉, 杨莉, 张少澜, 段国辉, 杨洪强, 高海涛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9): 85-90.  
摘要670)      PDF(pc) (1576KB)(70)    收藏
为了筛选出洛麦47适宜的播期播量,以期为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在2020-2021年的小麦生育期内,设置10月12日、10月19日、10月26日3个播期和195万/hm2、270万/hm2、345万/hm2 3个播量共9个处理。分析洛麦47不同播期播量配置下不同生育时期的群体动态、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LAI及花后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速率(PN)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播期播量互作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播量对洛麦47的产量群体动态、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LAI、SPAD、光合速率(PN)均有影响,播期影响大于播量。成产三因素中,穗数随着播量的加大而增加,穗粒数、千粒重随着播量的加大而逐渐减少,而且不同播期之间规律一致,因此,合理的成产结构配置是高产的关键。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与产量正相关,且千粒重与产量、千粒重与穗粒数相关性达显著水平。洛麦47在10月19日播种、270万/hm2播种量的情况下产量为最高,10月26日播种、195万/hm2播种量的情况下产量为最低。因此在生产实践中,10月19日左右播种、270万/hm2播种量是洛麦47较为合理的播种期和播种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矮秆抗逆高产小麦新品种百农607的选育及应用
李新华, 乔红, 欧行奇, 欧阳娟, 王紫娟, 张帅垒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7): 183-185.  
摘要654)      PDF(pc) (828KB)(22)    收藏
百农607是河南科技学院以良星77为母本、矮抗58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具有矮秆、抗逆、广适、稳产和高产的特点,2023年通过国家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总结了该品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和生产示范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金丝皇菊生态习性及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唐桂梅, 黄国林, 赵凡, 张力, 符红叶, 肖晓玲, 刘洋, 李卫东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9): 208-211.  
摘要616)      PDF(pc) (633KB)(34)    收藏
金丝皇菊兼具观赏、茶用、保健、美容等价值,其加工产品远销国内外。为促进金丝皇菊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本文作者从金丝皇菊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丰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探究,以期为金丝皇菊基地建设及农旅融合产业化发展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中国花生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
郝西, 张俊, 高伟, 易明林, 刘娟, 臧秀旺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1): 150-153.  
摘要615)      PDF(pc) (977KB)(79)    收藏
本文作者以2011-2020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生产成本与收益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对花生与其他主要农作物的成本与收益进行了比较,并对我国花生种植成本与收益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0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与其他主要农作物相比,花生具有显著的比较效益优势,但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且不断增加,其中机械作业、家庭用工折价、农药、土地、化肥、种子等成本增幅较大。为实现我国花生产业的节本增效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作者提出推广全程机械化技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构建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加强政策扶持力度等建议,以期为花生产业的节本增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粳稻新品种龙平386的选育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杨晓贺, 吴彦龙, 姚亮亮, 高雪冬, 张茂明, 邱磊, 王自杰, 张家智, 丁俊杰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6): 156-159.  
摘要610)      PDF(pc) (1023KB)(40)    收藏
龙平386是黑龙江省莲江口种子有限公司以龙粳31为父本、龙平3118为母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种,2022年6月通过黑龙江省审定。龙平386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130 d,株高93.0 cm,整精米率 73.7%~73.9%,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国审小麦新品种众信麦998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李书民, 崔国光, 陈洋, 李海平, 张绍娟, 文韶华, 赵丹丹, 郭军光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10): 185-187.  
摘要574)      PDF(pc) (1604KB)(32)    收藏
众信麦998是河北博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北众人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莱州137为母本、众信5072为父本杂交组配联合选育的半冬性、中熟、大穗型品种,该品种具有穗大粒多、低秆抗倒、抗寒抗病、广适高产的特点。于2021年同时通过黄淮南片和黄淮北片“双国审”,2024年通过河北省(冀中北)审定,2024年通过天津市引种备案。该品种2021年实打实收,亩产898.26 kg,创造全国小麦高产纪录;2022年实打实收,亩产981.10 kg,再次刷新全国小麦高产纪录;2023年实打实收,亩产928.49 kg,连续3年保持全国小麦高产冠军。本文作者阐述了众信麦998的选育及主要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不同生育时期喷施芸乐收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吴兰田, 冯素明, 何佳伟, 宋佳敏, 杜小凤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6): 61-64.  
摘要532)      PDF(pc) (958KB)(24)    收藏
为探究不同时期喷施芸乐收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涟水县开展了芸乐收喷施效果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返青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各喷施1次芸乐收可有效提高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最好,亩增产116.4 kg,增产率为23.74%;返青期喷施芸乐收能有效促进小麦分蘖,使有效穗数增加;孕穗期喷施芸乐收能有效促进小麦穗粒数的增加;灌浆期喷施芸乐收则更有利于小麦千粒重的提高。在返青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各喷施1次芸乐收还可改善小麦籽粒品质,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降低了35.7%,淀粉直支比、沉淀值和湿面筋含量均有所降低,但提高了小麦籽粒容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国审玉米新品种丹农玉789的 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高洪敏, 周旭梅, 宁家林, 郑君海, 陈得义, 白向历, 刘波, 杨海龙, 吕春波, 赵中名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1): 168-170.  
摘要443)      PDF(pc) (489KB)(66)    收藏
丹农玉789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15年在海南以自选系丹3154为母本、自选系丹314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于2022年通过国家审定。通过对丹农玉78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杂交种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国审小麦新品种众信656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崔国光, 李书民, 李海平, 张晓利, 张绍娟, 文韶华, 赵丹丹, 郭军光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11): 168-170.  
摘要429)      PDF(pc) (539KB)(38)    收藏
众信656是河北众人信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郑麦366为母本、兰考18为父本组配组合,采用系谱法,并按照“高穗粒重”育种目标选育而成的半冬性、中熟、低秆抗倒、穗大粒多、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于2024年6月通过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系统总结了该品种的创新性和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小麦品种鹤麦601的特征特性及 高产栽培技术
张素芬, 董红星, 杨国立, 马洪波, 夏海东, 刘海霞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0): 154-156.  
摘要418)      PDF(pc) (432KB)(28)    收藏
鹤麦601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选育的半冬性、中早熟、大穗型小麦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并根据近几年的推广经验,对该品种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及该品种的进一步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小麦新品种中育1702的丰产性、 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
闫文利, 李伟, 刘旭, 杨兆生, 闫素红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0): 58-61.  
摘要402)      PDF(pc) (428KB)(39)    收藏
为全面了解河南省小麦新品种中育1702的生长特性及其推广潜力,以中育1702参加河南省水地冬小麦区试及生产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增减百分比、方差分析,适应度分析,与最优品种的差异分析、农艺性状评价等分别对中育1702和对照品种百农207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育1702在2018-2020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分别为619.3 kg、534.8 kg、580.7 kg,分别较对照品种百农207增产9.8%、8.6%、5.8%,增产率均大于5.0%;亩穗数分别为40.5万穗、38.3万穗、38.7万穗,均高于对照品种;穗粒数分别为36.8粒、35.6粒、 35.6粒,与对照品种相当;千粒重分别为48.5 g、48.5 g、47.9 g,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中育1702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麦区大面积种植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影响稻米食味品质因素的研究进展
单智超, 陈富忠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1): 140-143.  
摘要400)      PDF(pc) (595KB)(75)    收藏
稻米食味品质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作者主要从稻米的基本理化性质如直链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方面,稻米食味相关的遗传基因如Wx基因、ALK基因和fgr基因,栽培管理条件如土壤、温度、光照、水肥管理等方面,以及收获加工贮藏如收割时期、干燥贮藏等方面对水稻食味品质的影响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深入探讨可以为培育食味品质优良的水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不同钙肥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金玉蔓, 徐鹏亮, 范永胜, 刘艳丽, 赵治军, 董琪, 申思洋, 李梦荷, 蒋福稳, 高展, 李政, 孙玉镯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1): 132-135.  
摘要388)      PDF(pc) (489KB)(52)    收藏
为筛选出适合新乡花生种植区的钙肥种类,创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增钙减氮施肥模式,优化花生栽培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本研究以花生品种新花1239为试验对象,以复合肥、尿素、钙镁磷、过磷酸钙、硝酸铵钙、普罗欧蒂流体螯合钙等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在氮肥减施20%条件下,不同钙质肥料对花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钙质肥料在改善花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品质方面有显著的差异。在本试验中,施用硝酸铵钙的效果最为明显。具体而言,通过在盛花期追施硝酸铵钙,并在荚果膨大期进行叶面喷施普罗欧蒂流体螯合钙,可以显著促进花生主茎的生长,增加分枝数和结果枝数,同时减少秕果数。这种施用方式还能使花生的百果重提高10.28%,饱果率提高24.89%,出仁率提高6.79%,百仁重增加6.97%,单株生产力提高49.91%,亩产量提高25.06%,含油量增加5.44%,蛋白质含量提高7.0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江苏淮北地区不同小麦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郭明明, 王康君, 何宁秀, 赵雪君, 张广旭, 谭一罗, 李晓峰, 师毅君, 何茂盛, 樊继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11): 54-58.  
摘要377)      PDF(pc) (479KB)(15)    收藏
为充分挖掘本地区小麦的高产潜力,丰富适宜本地区的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品种资源,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本试验以徐麦39、连麦1905、淮麦44 、皖宿0891、郑麦1860 等20个黄淮麦区主栽小麦品种作为供试品种,于11月5日播种,对其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等产量构成因素及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20个品种中有3个品种穗数超过45万穗/亩,分别为淮麦44、郑麦1860和连麦10号;穗粒数以徐麦47、淮麦41、淮麦43和皖宿0313较高;千粒重变幅为39.3~45.4 g,有5个品种千粒重均超过44 g,分别为淮麦43、郑麦0943、皖宿1510、淮麦46、郑麦1860;有8个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在600 kg/亩以上,以郑麦1860产量最高,达到642.75 kg/亩;连农1801、徐麦39、淮麦43和郑麦0943等4个小麦品种株高较矮,均低于70 cm,抗倒性较好;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以郑麦1860、连麦1905、淮麦46、淮麦44、连麦 10号、徐麦47和皖宿0313等品种较高,其中郑麦1860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达到369.23 kg/亩。综合分析农艺性状、群体质量及产量性状,筛选出适应性较强的小麦品种8个,分别为郑麦1860、淮麦46、连麦1905、徐麦47、皖宿0313、淮麦44、连麦10号和淮麦43,可进一步扩大推广面积,改善本地区品种结构,为实现淮北地区小麦高产优质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聊城市茌平区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杨静静, 辛婷婷, 张晓萌, 董艳红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0): 66-68.  
摘要376)      PDF(pc) (586KB)(56)    收藏
为筛选出适宜在聊城市茌平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于2021年在本区选择6个小麦品种进行种植比较试验,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小麦的产量、农艺性状、抗性。结果表明,6个试验小麦品种间产量存在差异性,表现为山农30>鑫瑞麦29>济麦22>登海206>山农46;千粒重、每穗粒数、有效穗数等农艺性状共同影响小麦产量,其中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每穗粒数次之;各品种抗性也存在一定差异,山农30抗病性尤为突出,其次为鑫瑞麦29,济麦22和登海206抗性中等。综合来看,山农30、鑫瑞麦29、济麦22品种抗病性好、产量高,本试验为上述品种在茌平区的推广种植提供了初步的数据支持和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河南省假禾谷镰孢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
时曼丽, 袁璋, 马吉坡, 徐青, 张明辉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11): 129-131.  
摘要374)      PDF(pc) (711KB)(93)    收藏
小麦茎基腐病是由多种镰孢菌引起的世界性土传病害,目前已成为中国黄淮麦区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秸秆还田和免耕少耕模式的推广,同时受到气候变暖、抗茎基腐病品种少、专化型药剂缺乏等因素影响,小麦茎基腐病呈逐年快速加重的趋势,造成小麦减产和毒素积累,极大地威胁了河南省粮食生产安全和人畜健康。本文作者综述了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的生长特点、侵染循环、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对小麦茎基腐病高效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节水优质中强筋小麦新品种晋麦110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任文斌, 王倩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1): 177-179.  
摘要363)      PDF(pc) (581KB)(42)    收藏
晋麦110号是利用山农22 为母本、晋麦84 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改良系谱法经过8年选育而成的节水、中强筋、富含叶黄素的小麦新品种,是2023年山西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的第一个节水型小麦新品种。笔者阐述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要点,以期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年新, 高艺玮, 连敏, 朱保庆, 张柏林, 王梦泽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2): 4-6.  
摘要359)      PDF(pc) (620KB)(71)    收藏
“全国入药杞子,皆宁产也”,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其具有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宁夏枸杞的品质远胜于其他产区。近年来,宁夏枸杞产业发展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小、同质化竞争激烈、枸杞相关标准不足等。因此,为推动宁夏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作者以分析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现状为基础,探讨了枸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枸杞产业现代化体系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推动枸杞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高产玉米新品种金玉111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师范生, 贾志强, 李壵, 撖晓东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7): 144-147.  
摘要351)      PDF(pc) (847KB)(20)    收藏
金玉111是安泽县金玉玉米育种有限公司于2010年冬以自育系J-27为母本、自育系W-1为父本选育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综合抗性突出、适应性广泛等特点,2023年通过山西省审定。适宜在山西省南部夏播区种植,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作者对金玉111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和栽培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旨在为该品种的合理布局和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玉米新品种盈满618的选育及制种与栽培技术
徐红霞, 李庆利, 李金峰, 赵德营, 杨华, 刘骏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6): 162-164.  
摘要350)      PDF(pc) (1316KB)(44)    收藏
盈满618是以自选自交系HJ75-321为母本,以自选自交系HJ295-3为父本杂交组配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23年通过河南审定并进行了科技成果登记。盈满618突出表现为茎秆坚韧、根系发达、高抗倒伏倒折、综合抗性好、丰产稳产性好等。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品种来源、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制种技术要点及配套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配方施肥模式对南粳9108 产量和产投比的影响
朱珍勇, 高文道, 王晓云, 周明, 徐永忠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1): 56-59.  
摘要348)      PDF(pc) (604KB)(45)    收藏
为探究兴化市千垛镇水稻生产适宜的配方施肥模式,根据当地土壤肥力、大面积应用水稻品种及已有配方复合肥,设计了一种基于分次施肥方式的配方施肥模式,以探究该配方施肥模式在该地区的增产效果及产投比,以期为当地水稻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2021年,以南粳9108为材料,设计3种施肥模式,分别为配方施肥模式(T1)、传统施肥模式(T2)和不施肥模式(T3),开展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T3,T1和T2分别显著增产75.8%和66.7%;相较于T2,T1的产投比显著增加28.9%,这主要源于肥料总投入量的降低;T1和T2的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相较于T2,T1主要通过降低水稻生长前期肥料投入以减少分蘖发生数并提高茎蘖成穗率,同时通过相对增加水稻中后期肥料投入以增加每穗粒数形成大库容,并通过改善抽穗期至成熟期的光合势和叶面积衰减率以增加该阶段群体生长率及干物质积累量,最终获得较高产量。综上所述,在江苏省兴化市千垛镇,T1模式能够在实现水稻较高产量的同时增加产投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盐农云”农业农村大数据 平台建设实践与思考
唐义军, 杨文伟, 仓晶晶, 崔伟, 夏东帅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1): 4-6.  
摘要329)      PDF(pc) (1062KB)(127)    收藏
本文作者系统介绍了“盐农云”平台总体架构和重点功能模块,包括数据资源池、业务直通车、“三农”决策舱、信息服务窗等4大版块以及种植业稳产保供监测、农村生态环境监管等49个业务应用模块。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盐农云”平台推广应用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对持续建设、使用和管理“盐农云”平台提出了总体设想和初步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优质高产香稻品种绥粳13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刘立超, 门龙楠, 孙中华, 谢树鹏, 魏中华, 宗天鹏, 董晓慧, 符强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8): 188-191.  
摘要316)      PDF(pc) (655KB)(21)    收藏
绥粳136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以绥粳15/绥粳12为母本、五优稻4号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优质、早熟、多抗、香型、长粒,2022年通过国家审定,2023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2023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水氮耦合对小麦新品种洛麦45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吕维娜, 赵严, 田文仲, 温红霞, 段国辉, 李影, 高海涛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10): 58-61.  
摘要311)      PDF(pc) (841KB)(13)    收藏
水肥投入是作物高产高效生产的主要因素,为了明确小麦新品种洛麦45高产高效的水肥组合,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大田条件下,选用洛阳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矮秆大穗、多抗广适新品种洛麦45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梯度的水氮耦合模式,分析了不同水氮组合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灌越冬水+拔节水+孕穗水条件下洛麦45号产量最高,仅灌越冬水的处理产量最低;灌水次数和氮肥耦合交互作用,洛麦45产量最高的组合是在灌越冬水+拔节水+孕穗水条件下配合施纯氮360 kg/hm2,其次是灌越冬水+拔节水+孕穗水配合施纯氮270 kg/hm2,再次是灌越冬水+拔节水配合施纯氮270 kg/hm2,3个处理组合无显著差异。可见只有水肥相互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小麦的生产潜力。本研究以灌越冬水+拔节水配合施纯氮270 kg/hm2组合为高产高效的最佳水肥组合,既降低了成本又获得了较高的效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国际风险与防范措施
魏勇军, 刘春光, 黄毅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8): 51-55.  
摘要310)      PDF(pc) (1061KB)(71)    收藏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的福祉。新形势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了更多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我国粮食安全还面临关税及非关税壁垒、俄乌冲突、全球性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带来的国际风险。在防范措施方面,通过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提升我国粮食安全的话语权;通过拓展我国主粮进口来源,增强全球粮食供应链韧性;通过建立全球粮食安全信息监测系统,预警各类外生风险的冲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高产玉米新品种丰乐711的选育及栽培和制种技术
徐四静, 王利明, 佘宁安, 刘芳, 盛玉凤, 崔明亮, 李海良, 高守宜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7): 165-169.  
摘要300)      PDF(pc) (1377KB)(19)    收藏
丰乐711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利用自选系F129A为母本、L525A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抗病性强等优良性状,于202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作者对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和制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优质超强筋小麦品种新麦58的特性与产业化利用
褚晓斌, 李栋梁, 叶兴宝, 付亮, 李哲然, 王一凡, 付雪丽
农业科技通讯    2025, 0 (1): 175-176.  
摘要286)      PDF(pc) (414KB)(8)    收藏
新麦58是以周麦32为母本、新麦26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系统选育而成。新麦58具有抗冬寒、耐春冻、抗倒伏能力强、综合抗病抗逆能力强、优质超强筋、高产稳产广适的突出优点,于2023年通过国家审定。2022年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核心示范展示品种。本文作者介绍了新麦58的突出特点、品种特征、栽培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情况,并对优质强筋品种的未来需求进行了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8个开麦新品种(系)筛选试验
杨丹丹, 赵国轩, 苏亚中, 孔欣欣, 韩雪, 赵鹏飞, 金建猛, 赵国建, 邱学领, 于俊杰, 沈跃鹏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7): 41-45.  
摘要284)      PDF(pc) (981KB)(46)    收藏
为了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尽快筛选出适合开封地区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系),以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自主选育的8个新品种(系)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小麦新品种(系)筛选比较试验,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抗病抗逆性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产量变幅为7 647.95~8 735.00 kg/hm2,以开麦1917产量最高,达8 735.00 kg/hm2,较对照品种百农207增产14.21%,居参试品种第1位;开麦1915产量次之,达8 697.20 kg/hm2,较对照品种百农207增产13.72%,居参试品种(系)第2位;开麦1701产量8 696.00 kg/hm2,较对照品种百农207增产13.70%,居参试品种(系)第3位。开麦1705和开麦208叶锈病发病最轻,轻度感染白粉病,赤霉病发病严重度低,表现出高抗叶锈病、中感白粉病,抗病抗逆性好。开麦1917、开麦1915、开麦1701、开麦208、开麦1705综合表现突出,抗倒、抗病、抗冻、耐旱,适应性强,生产三要素协调,增产潜力大,商品性优,有极高的推广价值,适宜作为主要小麦品种(系)在开封地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宛花8号的 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李拴柱, 郑青焕, 宋江春, 王建玉, 张秀阁, 朱旭, 马瑜, 王宏豪, 刘民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1): 199-201.  
摘要282)      PDF(pc) (417KB)(31)    收藏
宛花8号是南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宛花2号为母本、花育5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珍珠豆型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该品种早熟性好、结果集中,蛋白质含量22.5%,粗脂肪含量50.49%,油酸含量76.95%,亚油酸含量4.63%,油酸亚油酸比值(O/L)16.62。2023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合在河南省花生种植区域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施用不同肥料对小麦产量、籽粒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马红坤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7): 33-36.  
摘要274)      PDF(pc) (964KB)(44)    收藏
为探究小麦生产中不同肥料的施用效果,以腐植酸缓释掺混肥、有机肥、小麦专用肥为试验材料,以化肥为对照,通过测定小麦籽粒品质、灌浆期旗叶光合能力、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土壤养分指标等数据,确定适宜的施用肥料种类。结果表明,腐植酸缓释掺混肥处理下小麦籽粒容重、硬度指数、蛋白质含量及湿面筋含量最高,较对照分别高出6.1%、43.0%、32.4%;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最高,较对照分别增加19.8%、12.7%、12.7%、27.6%;叶片净光合速率、SPAD最高,较对照分别升高32.1%、6.1%;在成熟期腐植酸缓释掺混肥处理土壤氮磷钾含量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12.6%、17.1%、21.1%。综上所述,腐植酸缓释掺混肥能够有效地提高小麦籽粒品质、叶片光合功能、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花生品种郑农花18和郑农花19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郑晓川, 张果, 于沐, 杨海棠, 王世尧, 李世忠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2): 200-203.  
摘要273)      PDF(pc) (430KB)(34)    收藏
郑农花18是以豫花9620作母本、锦8823作父本,郑农花19是以豫花9840作母本、徐9505作父本,用套龙骨瓣授粉技术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花生品种,2个品种均具有丰产、稳产、多抗等特点,适宜河南省各花生栽培区春播和麦套种植。郑农花18于2016-2017年进行河南省花生联合体麦套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67.95 kg,比对照豫花9326增产7.88%;平均亩产籽仁253 kg,比对照豫花9326增产9.62%,2019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郑农花19则是2017-2018年进行河南省花生联合体麦套花生品种区域试验,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本文作者介绍了郑农花18和郑农花19的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12个芝麻品种在漯河地区的适应性分析
卫松山, 吴鹤敏, 刘美茹, 郑磊, 张仙美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10): 99-103.  
摘要271)      PDF(pc) (494KB)(21)    收藏
为筛选出适宜在漯河地区推广种植的芝麻品种,本研究以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2个芝麻品种和9个引进芝麻品种为试验材料,以豫芝4号为对照进行筛选试验。通过比较不同芝麻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抗逆性及产量表现,了解不同芝麻品种在漯河地区的丰产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11个芝麻品种中,漯芝22号产量最高,为1 615.1 kg/hm2,比对照增产19.60%,单株蒴果数多,蒴粒数多,高抗枯萎病和茎点枯病,抗倒性和耐渍性强;商芝1306产量居第2位,为1 554.4 kg/hm2,抗枯萎病和茎点枯病,抗倒性和耐渍性较好;漯芝23号产量居第3位,为1 504.9 kg/hm2,高抗枯萎病和茎点枯病,抗倒性强,耐渍性较好。由此可见,漯芝22号、商芝1306和漯芝23号这3个品种丰产性、适应性好,适宜在漯河地区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国审中早熟高油大豆新品种合农81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象然, 郭泰, 王志新, 郑伟, 李灿东, 张振宇, 徐杰飞, 赵星棋, 郭美玲, 赵建有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4): 192-194.  
摘要265)      PDF(pc) (634KB)(45)    收藏
合农8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以合丰55为母本、合农97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利用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北方春大豆中早熟高油型大豆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上限区域种植,2023年通过国审。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品种来源和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对其栽培技术要点做了简要概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7个马铃薯新品种引进对比试验
丁志梅, 戴爱梅, 赵志平, 胡光莉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9): 66-68.  
摘要264)      PDF(pc) (458KB)(29)    收藏
为了筛选出适合在博州种植的生育期适宜、商品性好、产量高的品种,2023年春季特选用 7个马铃薯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沃土5号、V7、希森6号成熟期与生育期较长,生育期112~115 d,其他品种生育期均在104~105 d之间,可作为博州中熟品种种植;抗病性V7表现高抗;各参试品种产量变幅为2 379.4~5 276.8 kg/亩,其中沃土5号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42.65%,华 颂88、V7较对照增产均在18%以上,可作为高产品种种植。由于华颂88生育期短、产量较高,颜色为肉粉色,市场价格较高,建议在博乐以西区域进行推广种植;沃土5号和V7生育期长、产量高,适宜在博乐以东区域种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早熟抗病高油油菜品种得中油339的选育与高效栽培技术
殷德中, 范小平, 瞿利英, 梁小军, 向晓强, 张海铭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5): 193-195.  
摘要258)      PDF(pc) (702KB)(76)    收藏
得中油339是汉中市得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用不育系D1A与恢复系D1R组配选育成的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2015-2018年在我国西南冬油菜区多点区域试验中表现优秀,在2015-2017年度平均产量为2 873.03 kg/hm2,比对照秦油10号增产5.45%;在2016-2018年度平均产量为3 310.65 kg/hm2,比对照蓉油18增产9.83%。全生育期219.8 d,比对照早熟2.2 d,抗病性好,含油量45.71%,芥酸0.18%,硫苷14.81 μmol/g。2019年通过了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本文作者介绍了得中油339的选育过程和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高产优质绿色玉米新品种战玉002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佘宁安, 李海良, 马小川, 任正鹏, 崔明亮, 王利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9): 163-165.  
摘要258)      PDF(pc) (733KB)(242)    收藏
战玉002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冬季在海南以FA22C为母本、NG870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新品种,具有综合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绿色环境友好等特点,于2023年通过黄淮海夏播区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战玉002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物联网技术及其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探讨
王梦娇, 牛晓硕, 冯汝广, 胡建平, 贾天具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 (8): 12-14.  
摘要257)      PDF(pc) (567KB)(90)    收藏
物联网技术是一种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来连接物理世界的现代技术,它可以支持不同的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互联,并使用户可以从远程地点访问和控制物联网设备。本文作者主要探究了物联网技术及其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工作原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