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全选: 显示/隐藏图片
国审小麦新品种冠麦2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邓跟望, 王涛, 谢雨燕, 陈杰, 李西臣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0 (11): 75-77.  
摘要1392)      PDF (318KB)(33)   
为全面了解冠麦2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本研究结合2016-2017年度和2017- 2018年度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及2018-2019年度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的汇总数据,利用方差分析、高稳系数、适应度等方法对冠麦2号的丰产稳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冠麦2号在3个年度的审定试验中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周麦18,高稳系数均高于对照品种周麦18,适应度分别为86.4%、100.0%和100.0%,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本研究能够为冠麦2号在黄淮南片麦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郓豆1号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张小燕, 王文良, 李娜娜, 蒲艳艳, 丁汉凤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0 (10): 214-216.  
摘要1344)      PDF (388KB)(45)   
本文作者总结了郓豆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主要创新点,在多年多点示范种植基础上集成了郓豆1号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主要包括根据地力条件和品种特性选种、种肥同播、精播机播种,并在苗期、花荚期、鼓粒期及时进行病虫草害管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审小麦新品种宝亮5号的选育及生产技术规程
陈新民, 张宝亮, 宋双全, 王怀苹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0 (10): 208-210.  
摘要960)      PDF (768KB)(24)   
针对黄淮冬麦区经常受倒春寒、干旱和干热风等不利天气影响,以及目前推广的小麦品种存在抗性差等主要问题,河南冠丰种业有限公司以豫麦52为母本、周麦16/cp11-06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育成了高产、稳产、抗病、抗寒、抗倒、广适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宝亮5号。笔者介绍了宝亮 5号的选育目标、选育过程、试验示范情况、品种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等,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集成了宝亮5号绿色高产高效农业生产技术规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优质强筋小麦陕禾1028的最适播期播量研究
王国兴, 雷军, 高敏, 雷格丽, 冯毅, 范春燕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0 (10): 54-57.  
摘要887)      PDF (1046KB)(22)   
为给优质强筋小麦陕禾1028高产栽培技术提供数据支撑,探索了其在陕西关中地区的最佳播种时期和播种量。采用裂区试验方法,在2019-2021年进行了2个年度的播期播量研究,分析在9月30日、10月7日、10月16日,10月24日4个播期,以及180万/hm2、240万/hm2、300万/hm2、360万/hm2 4个播量(基本苗)及其互作条件下对陕禾1028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陕禾1028适宜的播期为10月7~16日,适宜的播量为240万/hm2。最佳播期、播量为10月7日、240万/hm2。在此播期、播量下,产量潜力可以达到11 355.6 kg/hm2。陕禾1028的产量三要素中,千粒重和穗粒数年度间较稳定,成穗数随种植环境变化较大,适度提高成穗数有利于提高产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优质玉米新品种嫩单24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周超, 马宝新, 王俊强, 刘海燕, 孙善文, 韩业辉, 许健, 于运凯, 徐婷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0 (11): 163-166.  
摘要790)      PDF (492KB)(16)   
嫩单24是黑龙江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以高产、优质、多抗为选育目标,于2013年以自育自交系KG28623为母本、自育自交系PY1M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2022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10℃活动积温2 600℃以上区域种植。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本文作者介绍了嫩单24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适应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播期与密度对洛豆1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晏云, 李林, 亢江飞, 方社法, 陈颖民, 郭建秋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0 (10): 121-124.  
摘要691)      PDF (1002KB)(31)   
为探索大豆品种洛豆1号的最佳播期和密度,充分发挥其高产优势,以洛豆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播期:5月28日、6月12日和6月27日,密度:13.5万株/hm2、16.5万株/hm2、19.5万株/hm2 和22.5万株/hm2)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洛豆1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筛选出最适播期与密度。结果表明,在现有播期和密度下,播期的变化对主茎节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影响不大。随着播期的推迟,株高、有效分枝数、总荚数、无效荚数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底荚高、单株粒重、产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密度的变化对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无效荚数影响不大。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底荚高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总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播期对洛豆1号产量的影响要比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大。洛豆1号高产栽培适宜播期为6月中下旬,适宜种植密度为16.5万~19.5万株/hm2,其中播期6月27日、密度16.5万株/hm2处理组合产量最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社旗县16个小麦新品种(系)展示比较试验
贺东超, 杜学云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0 (12): 85-88.  
摘要550)      PDF (508KB)(41)   
为筛选出适宜社旗县种植的抗病抗倒高产当家接班小麦品种,对新丰998、驻麦762、泰禾麦6号、光泰668、沃丰麦169、存麦608、遂选101、郑麦618、泰麦733、艾麦24、丰德存麦21、武农981、稷麦336、伟隆169、粮源666、泰禾麦1号和百农207(CK)进行了展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比CK增产的有14个品种,其中:新丰998增产14.87%,稷麦336增产12.03%,郑麦618增产10.66%,驻麦762增产9.18%,这4个品种综合性状优秀,增产幅度大,推广价值高;其他10个品种增产率为7.28%~5.33%,依次为泰麦733、艾麦24、武农981、泰禾麦6号、光泰668、沃丰麦169、存麦608、存麦21、伟隆169和遂选101,这10个品种综合性状优良,高产性能突出,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丰产稳产广适玉米新品种LG1611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殷满清, 李国斌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0 (11): 211-213.  
摘要536)      PDF (348KB)(16)   
LG1611是丹东市国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自交系Y66为母本、Y94为父本组配育成的玉米新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审定(东华北中熟组)。该品种稳产高产,综合抗性好。2019-2020年参加国家东华北春玉米中熟组统一试验,2年平均产量13 320.0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3.1%。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对其主要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淀粉玉米新品种浚单658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卢国伟, 李长建, 王良发, 徐国举, 章慧玉, 张素娟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0 (10): 177-179.  
摘要497)      PDF (767KB)(25)   
浚单658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浚58为母本、自选系浚G6Y6-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浚单658突出表现为株高穗位低、耐密抗倒性强、综合抗性强、淀粉含量高、籽粒品质好、丰产性强等特点,适宜在黄淮海夏播区域种植。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2021年通过河南省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审小麦新品种昌麦20的高产栽培技术
段国占, 张存利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3): 201-202.  
摘要484)      PDF (490KB)(35)   
昌麦20是许昌市农业科学院以周麦22为母本、自选系Y7324为父本通过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2021年6月9日通过国家审定。本文作者根椐该品种的特征特性,结合试验与推广实践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小麦新品种济儒麦19的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冯维营, 孙金霞, 陈贵菊, 王福玉, 赵凯, 张玉丹, 杨本洲, 黄玲, 邵敏敏, 孙雷明, 闫璐, 王霖, 王卫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5): 196-198.  
摘要457)      PDF (707KB)(6)   
济儒麦19是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千禾麦17为母本、良星66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2021年通过山东省审定。本文作者概述了济儒麦19小麦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分析了其高产稳产因素,即产量三因素协调、茎秆弹性好、高抗倒伏、株型合理、抗逆性强,同时总结了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玉米品种伊单131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徐婧, 杜永春, 刘小燕, 王石清, 燕奕璇, 梁艳, 王杰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0 (11): 193-195.  
摘要372)      PDF (440KB)(18)   
伊单131是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和鄂尔多斯市满世通科技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12年以HN178为母本、HN14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晚熟玉米杂交种,2017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审定。该品种高产、优质,抗大斑病、弯孢叶斑病、玉米螟、丝黑穗病、镰孢茎腐病等多种玉米病虫害,抗倒抗逆性强。本文作者介绍了该玉米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粮饲兼用型玉米的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长调节剂对大棚贝贝南瓜雌性诱导影响研究
徐迪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 89-91.  
摘要337)      PDF (350KB)(20)   
为了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贝贝南瓜雌性诱导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选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和增瓜灵进行春季大棚贝贝南瓜喷施对比试验,筛选出最佳处理浓度。结果表明,喷施增瓜灵和乙烯利可适用于大棚贝贝南瓜栽培,且增瓜灵的浓度在4 g/L左右施用效果最好,表现在第一雌花节位降低,缩短第一雌花开花时间,坐果数多,提高单株产量,实现了大棚贝贝南瓜的提质、节本、增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审玉米新品种丹垦808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姚永祥, 王孝杰, 丰光, 王秀凤, 于兵, 陈增齐, 曹祖波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 186-188.  
摘要279)      PDF (526KB)(21)   
丹垦808是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所以自选自交系丹WH6为母本,以自选自交系丹C29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具有丰产、稳产、抗病、抗倒、广适等特点,适合在东华北中熟玉米生产区种植,应用前景较好。该品种于2021年通过国家审定。本文作者主要阐述了丹垦808及其亲本的选育过程和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制种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1-2022年度东台市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杨玉萍, 花劲, 朱秋兵, 郜微微, 薛根祥, 王国平, 王晓燕, 张晓晨, 王艳, 王晓丽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2): 80-83.  
摘要253)      PDF (433KB)(15)   
为筛选出适合东台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小麦新品种,加快当地小麦优良品种的推广步伐,于2021-2022年在江苏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东台推广示范基地开展了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对其产量、茎蘖动态、田间表现等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扬辐麦13、扬麦34、盐麦1号、扬麦33、扬麦28等5个品种增产优势明显,且综合表现较优,可以在东台地区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扬麦23、扬麦25、镇麦12号作为东台市主推小麦品种,稳产性丰产性好,可继续作为主推品种进行种植,其余品种要进一步加强试验示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1年南阳市夏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
张改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2): 57-60.  
摘要216)      PDF (387KB)(12)   
为了筛选出适合南阳市种植的玉米新品种,以种植密度为4 500株/亩的夏玉米庆玉 9号、金赛501、金谷137、圣瑞565等8个品种和种植密度为5 000株/亩的夏玉米鼎优163、豫单188、鑫 玉998等7个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4 500株/亩密度条件下,表现较好的品种是晟玉88和沃优117,小区产量最高的是晟玉88,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48%;在 5 000株/亩密度条件下,表现较好的品种是鼎优163和高玉99,小区产量最高的是鼎优163,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79%。建议对以上4个表现较好的品种进行示范推广试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豆品种丹豆21的选育及配套增产增收栽培技术
荆宇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0 (10): 220-222.  
摘要203)      PDF (396KB)(20)   
丹豆21是由丹东农业科学院大豆所以丹豆12号为母本、铁豆9809-2-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2019年通过辽宁省审定。该品系为亚有限结荚习性,紫花、椭圆叶、灰毛,平均株高100.8 cm,百粒重19.7 g,黄脐,生育期132 d,适于辽东南大豆晚熟地区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结合多年栽培生产经验整理出配套的增产增收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紫白相间甜糯玉米新品种密花甜糯3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江明山, 李新燕, 邹传桃, 田志富, 冯宝丰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0 (11): 208-210.  
摘要188)      PDF (351KB)(13)   
密花甜糯3号是北京中农斯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自交系S658-3为母本、自交系D306NT为父本配组选育的紫白相间甜糯双隐型玉米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性强、口感好的特点,于2017年通过北京市和吉林省审定,2018年和2021年分别通过国家审定(北方、南方)。本文作者综合该品种的农艺性状、抗性、品质、产量表现,以及在适宜种植区域的推广应用情况,总结了密花甜糯3号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周口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生产推广及建议
陈鹏, 郭振华, 刘翠玲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0 (10): 15-16.  
摘要187)      PDF (846KB)(43)   
在本地净作种植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多地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的经验,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对该技术模式提出相关技术意见,并对其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以推动周口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东台市2021年水稻品种适应性鉴定试验
刘燕, 林红梅, 周建生, 陈斌, 苏卫国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0 (12): 106-108.  
摘要187)      PDF (425KB)(25)   
为有效控制东台市水稻品种的应用风险,减少因品种应用不当而导致农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为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于2021年以东台地区水稻主推品种、搭配品种及苗头性新品种共计12个进行了大田安全性种植测试,重点鉴定各品种的安全性、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试验结果表明,南粳5718、南粳9108、扬香玉1号产量潜力较大,综合表现较优,可以在东台地区进一步示范种植或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小麦新品种郑农4108的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
郜俊红, 李琴, 廖先静, 邱冬云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0 (12): 109-122.  
摘要184)      PDF (468KB)(30)   
为全面了解小麦新品种郑农4108的生产应用价值,根据2017-2019年度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和2019-2020年度生产试验数据,采用与对照偃展4110产量对比及变异系数法、高稳系数法、回归系数法等对郑农4108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郑农4108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品质优,综合性状优良,与偃展4110相比,更适应于高产栽培,适宜于河南省南部地区弱筋小麦种植区推广种植,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1年河北省大豆生产调研报告
胡铁欢, 孙永媛, 张卫军, 周朝辉, 何素琴, 武西增, 高广居, 曹金锋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0 (10): 4-6.  
摘要184)      PDF (1146KB)(34)   
为全面了解河北省大豆产业状况,2021年12月25日至1月15日由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沧州综合试验站和示范县组成的团队,分别对河北省11个地市进行大豆生产调研,调研对象包括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大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累计获得调研样本数量220份。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河北省2021年大豆种植面积较2020年下降23.3%,大豆单产下降4.0%;3种种植模式纯收益依次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高产优质种植模式>林下种植模式。调研结果指出了新品种新技术使用率偏低和应对隐性灾害储备不足是影响河北省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新品种新技术使用率、提高应急处置隐形灾害能力和加大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力度的科研生产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粱种植地、籽粒、基酒及酒糟中重金属含量分析
焦志银, 牛敬田, 王金萍, 石燕楠, 王志芳, 贾鑫悦, 杜启, 籍贵苏, 杜瑞恒, 吕芃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 31-35.  
摘要178)      PDF (591KB)(15)   
重金属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随着高粱产业的扩大,了解酿酒高粱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对高粱的生产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酿酒高粱在生产过程中的重金属污染及变化情况,本研究使用Cadence土壤重金属分析仪测定土壤样品的重金属含量,根据农用地土壤污染标准判定检测土壤样品无污染,进一步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相应检测法对冀酿2号籽粒,所产基酒及酒糟进行总砷、镉、铬、铜、总汞、镍、铅、锌重金属含量测定,根据现有国家标准的限制值评价测定结果。结果表明,高粱籽粒、基酒及酒糟重均存在重金属污染,其中籽粒检出铜、镍、锌分别含2.66 mg/kg、0.26 mg/kg、22.20 mg/kg;基酒中含镍0.23 mg/kg;酒糟中除汞之外的重金属含量范围为0.11~13.30 mg/kg。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定污染情况发现,此次样品的超标程度为酒糟>籽粒>基酒>土壤。高粱酿酒过程中的重金属污染超标情况属于非安全级别,亟待关注和解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杂交苎麻‘川苎16’的制种高产技术
崔忠刚, 杨燕, 李萍, 李亚玲, 唐朝霞, 吴文梅, 张中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0 (10): 217-219.  
摘要169)      PDF (391KB)(30)   
加强杂交苎麻制种高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杂交苎麻制种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作者以达州市为例,从苎麻亲本繁育、田间管理、科学花期调控、加强后期病虫害防治、强化制种地的后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杂交苎麻‘川苎16’的制种高产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早熟花生新品种邦花11的选育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卢帮林, 郭成士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1): 215-218.  
摘要163)      PDF (570KB)(18)   
邦花11是河南邦邦种业有限公司以漯花8号为母本、漯花401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优质、抗逆、适宜机械化的花生新品种, 2015年参加河南省麦后夏直播花生多点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22.12 kg,比对照豫花15增产8.66%。2016年参加河南省麦后夏直播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多点平均亩产荚果339.82 kg,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9.56%,2016年、2017年分别进行了抗性鉴定和品质化验鉴定;果仁粗脂肪含量53.8%,蛋白质含量22.9%,油酸含量40.4%,亚油酸含量37.6%。2019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在河南省夏播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邦花11 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的麦后夏直播起垄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特早熟柑橘日南1号和大分4号在陕南的种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王国军, 张钊, 熊晓军, 丁德宽, 李秀娟, 程丽萍, 裴进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0 (11): 230-232.  
摘要162)      PDF (436KB)(7)   
日南1号、大分4号是分别由日本日南市、大分县育成的特早熟优质柑橘品系,通过引种试验和多年种植观察,本文作者总结了日南1号、大分4号在陕南的种植表现及实现早熟、提质、增效的关键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个饲用型甜高粱品种在锦州地区适应性分析
刘思彤, 许锦, 韩博, 滕达, 李亚军, 董建新, 张东娟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0 (11): 92-96.  
摘要161)      PDF (895KB)(15)   
本研究于2020年选用16个饲用型甜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以辽甜6号作为对照,对参试品种进行生育期、农艺性状、鲜重及茎秆糖锤度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6个品种均能正常成熟,其中济甜杂2和辽甜20的生育期最短,为123 d,辽甜23的生育期最长,为160 d;辽甜27茎粗增加18.95%;辽甜3号分蘖数增加37.68%;济甜杂2株高增加33.76%;辽甜21穗长增加18.11%;参试品种鲜重产量变幅在60 082.95~99 144.90 kg/hm2,晋甜杂3产量增加65.01%,辽甜27、辽甜3号、晋甜杂1401产量分别增加56.62%、55.59%、54.93%。茎秆汁液糖锤度,晋甜杂1401最高,增加48.09%;其次是辽甜3号和晋甜杂3,分别增加33.99%和37.33%。综合分析显示,晋甜杂1401、辽甜3号及晋甜杂3农艺性状表现良好、生育期适中、鲜重产量高且茎秆糖锤度高,在本地区有较好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1年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自主试验及鉴定
张隽超, 芮体江, 田景梅, 杨晓云, 李胜康, 陈春艳, 曾丹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0 (12): 59-62.  
摘要158)      PDF (428KB)(34)   
为了加快鉴定评价糯玉米新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优质性、抗逆性及其他主要品种特性,为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对云南省内外新育成的鲜食糯玉米品种在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水平条件下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进行了自主区域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景糯66、临黑糯1号、傣玉糯616个、玉甜糯6号、丽黑糯3号、昭糯6号等参试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建议待品种审定后在丽江区域内逐步示范及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靖江香沙芋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王桂良, 施惠燕, 赵艳, 孙剑霞, 吴薇, 常庆涛, 王安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0 (12): 234-236.  
摘要156)      PDF (926KB)(40)   
靖江香沙芋是泰州市地方特色农产品之一,2012年被评为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提高当地芋头种植机械化水平,实现全程机械化轻简高效栽培,通过多年试验示范与推广,系统总结出靖江香沙芋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机械耕整地、机械起垄—播种—喷除草剂—覆黑膜一体化作业、机械中耕培土、无人机植保飞防、机械收获与转运技术等。通过该项技术的示范与应用,可提高靖江香沙芋机械化生产能力,促进芋头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轻简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环境、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凉单14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钟林, 李润, 龙永昌, 吴永芳, 郭蓓蓓, 王世忠, 杨宏楹, 肖勇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0 (10): 72-75.  
摘要145)      PDF (1002KB)(22)   
以凉单14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环境×密度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西昌和盐源2个环境条件下,分别设置5个种植密度,研究环境和种植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凉单14属于可密植的新品种,在2个环境条件下种植密度为8万株/hm2时均能获得最佳产量。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植,西昌试验点出籽率和产量都极显著高于盐源试验点;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种植,对凉单14的产量、株高、穗位高和穗粗影响趋势一致,呈现出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叶面肥对杨梅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
陈梦微, 梁徐, 张成磊, 柯甫志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3): 73-74.  
摘要144)      PDF (634KB)(13)   
为探究叶面肥对杨梅幼苗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一年生杨梅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益施帮和丰利惠海绿素进行叶面喷施,分析不同处理对杨梅幼苗株高、茎粗、叶片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益施帮的1 000倍液和2 000倍液可以促进杨梅幼苗株高、茎粗和叶片的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积累,而益施帮的500倍液会抑制杨梅幼苗株高和叶片的生长;丰利惠海绿素的500~2 000倍液对杨梅幼苗株高的生长起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对茎粗和叶片的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积累起到促进作用。由此可见,选择适当的叶面肥及浓度可以促进杨梅幼苗的生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抗赤霉病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宛麦36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时曼丽, 张明辉, 马吉坡, 徐青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6): 153-155.  
摘要136)      PDF (424KB)(6)   
宛麦362是南阳市农业科学院以04中36为母本、周麦22为父本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具有株高适中、较抗倒伏、综合抗病性突出、穗大粒多、品质较好等特点,于2022年通过河南省审定,适宜在河南省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地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宛麦362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为其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山东省草莓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姜莉莉, 田中一久, 宗晓娟, 王晓芳, 武冲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2): 13-16.  
摘要134)      PDF (668KB)(58)   
草莓是近年来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浆果树种,山东是我国重要的草莓生产基地。笔者针对山东省草莓生产、育苗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期为山东省草莓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榆林市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白延生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3): 34-36.  
摘要130)      PDF (453KB)(39)   
榆林南部丘陵沟壑区为全国苹果优生区,山地苹果是榆林市现代农业的4个百亿级主导产业之一和南部丘陵沟壑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产业。本文作者从生产规模、生产状况、经营状况等方面介绍了榆林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生产中存在的花期晚霜冻害危害较为严重、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技术支撑不力和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明确了今后发展苹果产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并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金融扶持、提升生产基地和加强市场营销的发展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玉米新品种齐禾401适应性评价
徐婷, 王俊强, 韩业辉, 连永利, 曲忠诚, 周超, 高盼, 徐莹莹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0 (11): 41-44.  
摘要129)      PDF (409KB)(29)   
玉米新品种齐禾401为2021年黑龙江省审定品种,为探明齐禾401的适应性,采用2年多点试验,于2019-2020年分别在桦南县、宁安市、红兴隆农场、集贤县、牡丹江市、尚志市、鸡东县做品种对比试验(CK为德美亚3)。结果表明,在以上7个试验点均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抗病性,与对照相比增产幅度明显。生育期120 d左右,有效积温2 400℃,抗病性、适应性较好。适宜种植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有效积温2 500℃以上的地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个果桑品种在河南信阳的引种试验
潘晓东, 黄岩岩, 张晓申, 周钦彬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0 (11): 104-106.  
摘要129)      PDF (331KB)(21)   
通过引进红果2号、大十等6个果桑品种,从物候期、果实品质性状、产量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及分析,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对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因素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红果2号产量最高,但是品质一般,适合加工;大十产量较高、品质优,适合大面积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定植密度对簇生朝天椒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陈玉振, 张冰, 梁芳芳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0 (11): 107-109.  
摘要128)      PDF (410KB)(20)   
为探索簇生朝天椒高产栽培的最佳定植密度,以望天红3号为研究对象,通过5个定植密度试验,研究了不同定植密度对朝天椒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望天红3号以12.0万株/hm2处理的株高、开展度、有效分枝数、果长、果肉厚度、果粗均达到理想的朝天椒商品价值。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单株果数、样品鲜重、样品干重呈递减趋势,产量呈递增趋势。望天红3号在定植密度为15.0万株/hm2时产量略高于定植密度为12.0万株/hm2时,但两者差异不显著。综合经济效益,认为望天红3号以12.0万株/hm2定植密度为最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镇麦12和镇麦15量质效协调栽培技术研究
许雨晨, 毛慧, 顾明柯, 吴在生, 何丹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3): 115-118.  
摘要126)      PDF (396KB)(14)   
小麦适期播种不仅是全苗壮苗的关键,还对小麦越冬及返青期的分蘖生长至关重要。本试验以镇麦12和镇麦15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播期、播量和施肥策略协调栽培方式对苏南沿江地区生态条件下高产小麦的茎蘖动态、单茎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期早播能提高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单位面积成穗数,但降低了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产量低于适期播种条件下的产量。推迟播期会降低单茎干物质积累量、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最终产量显著低于适期播种条件下的产量。综合分析,2个品种“11月8日播种+12 kg/亩播种量+对应氮肥运筹”,是苏南沿江地区镇麦品种量质效协调栽培的适宜组合。试验还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镇麦12比镇麦15容易获得更高的产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德州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陈建, 王立立, 王婧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 (3): 16-18.  
摘要123)      PDF (659KB)(23)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关乎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德州市率先以“吨半粮”创建为抓手,探索粮食高产稳产的成功经验,扛起作为全国重要粮食主产区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本文作者围绕德州“吨半粮”创建这一主题,分析德州市农田设施、土壤肥力、先进性机械、生产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为打造全国第一个大面积的“吨半粮”示范区提供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产早熟花生新品种邢花1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李新娜, 刘红, 齐丽雅, 何孟霞, 刘志锋, 胡先安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0 (11): 214-217.  
摘要122)      PDF (349KB)(19)   
邢花10号是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引进的濮科花6号为母本,以自育的邢200201-N-15为父本,后代采用改良系谱法选择培育而成的高产早熟小花生新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表现高产、稳产、早熟、适应性广,较对照品种增产明显,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宜在河北春播或麦垄套种种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