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全选: 显示/隐藏图片
我国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其炭化利用展望
李应超,赵林青,李辰淼,张成鹏,朱淮琴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12-14.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012
摘要643)   HTML27)    PDF (604KB)(731)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结构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每年农作物秸秆大量剩余。目前我国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主要有秸秆肥料化技术、饲料化技术、能源化技术、材料化技术等,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近年来,生物质炭化技术作为公认的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的可行技术措施之一,日益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通过把数量巨大的农作物秸秆热解炭化后加以充分开发利用,可以解决可持续发展、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与治理等领域面临的复杂问题,有助于构建低碳高效经济发展模式,对保障国家环境、能源、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精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张从敬, 陈子怡, 牟欣尚, 黄先年, 赵梦婷, 韩金龙, 张恩盈
农业科技通讯    2021, 0 (3): 10-11.  
摘要1763)      PDF (364KB)(659)   
从黄精产业的发展优势、资源状况、品种栽培技术条件、制约因素、经济效益等方面对黄精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相关问题对黄精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解决办法,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小麦新品种国审周麦22号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及灌浆规律研究
王丽娜, 殷贵鸿, 韩玉林, 杨光宇, 王令涛, 胡卫国, 唐建卫, 高艳, 祁勇, 于华强, 吕永军, 李顺成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91-94.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091
摘要1245)   HTML58)    PDF (757KB)(327)   

为更好地促进小麦新品种的推广利用,试验以豫麦49和新麦18号做为对照品种,对小麦新品种国审周麦22号的生长发育、产量构成因素、灌浆和光合规律、生理生化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周麦22号产量的主要贡献来自千粒重(46.5 g)和穗粒数(34.7粒)的协同提高;冬前大分蘖较多和成穗率(47.3%),减少了无效分蘖对养分的消耗;较稳定的净光合速率及较低的气冠温差有利于保持较高的灌浆强度(1.27 g/d·千粒);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特别是扬花期可溶性蛋白含量(69.40 mg/g)较高表明周麦22号具有较强的源叶碳氮代谢活性;另外,周麦22号在灌浆中期SOD含1 752.4 U/g,显著高于豫麦49和新麦18号。周麦22号良好的生理生化特性,保证了源、库、流协调高效,为周麦22号高产、抗病、抗逆、广适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业专家决策系统及发展趋势研究
刘波,郭洪恩,李志鹏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10-11.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010
摘要463)   HTML17)    PDF (289KB)(323)   

论述了农业专家决策系统的概念、结构组成、基本特征及发展概况,并对农业专家决策系统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玉米新品种金阳光9号种植密度试验技术研究
吴清涛
农业科技通讯    2021, 0 (3): 94-96.  
摘要860)      PDF (313KB)(295)   
为给进一步大面积推广金阳光9号玉米品种提供技术支撑,开展该品种种植密度试验,研究其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的各项性状指标,以获得该品种在鲁南地区高产形成的最佳群体质量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小麦新品种阳光808选育及主要栽培技术
王成超, 卞小伟, 张晓伟, 吴清涛
农业科技通讯    2021, 0 (3): 259-260.  
摘要1088)      PDF (286KB)(293)   
根据山东省小麦主产区的气候特点和种植管理水平,选取郯麦98为母本、济麦22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后代采用株系循环复选法,育成适宜本省麦区气候特点和生产需求的小麦新品种阳光808。其主要特点是株型紧凑、抗病性强、农艺性状好、品质优良、高产稳产,2020年通过山东省审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临沂市西瓜枯萎病发生规律与绿色综合防治技术
冷鹏, 崔爱华, 宿刚爱, 刘延刚, 张现增, 吕相玉, 崔爱梅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305-307.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305
摘要344)   HTML2)    PDF (489KB)(269)   

西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侵染所致的土传病害,已成为限制临沂市西瓜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调查研究,明确了临沂市西瓜枯萎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菌和发病规律及发生特点,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天津地区生长季枣树主要病虫及防治方案
么明松,赵京,李春野,卢爱民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285-287.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285
摘要325)   HTML3)    PDF (454KB)(260)   

针对天津地区枣树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程度,笔者提出具体的防控方案,在做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的基础上,辅以高效低毒的无公害化学防治,实现经济、安全、有效的防治目标,把病虫危害控制在较低程度,保障蓟州枣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辽宁省玉米产业化发展问题及对策
廉竞, 韩全红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4-5.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004
摘要539)   HTML40)    PDF (316KB)(255)   

文章从辽宁玉米产业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入手,通过分析辽宁玉米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无花果拱棚多层膜覆盖栽培技术
乔峰, 李金平, 李国田, 黄爱玲, 姜婷婷, 王光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21, 0 (8): 331-333.  
摘要668)      PDF (558KB)(246)   
无花果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适应性强、管理简便、经济效益高,栽培面积逐年增加。北方无花果种植冬季易受冻害,因此,本文作者从建园、整形修剪、肥水管理、冻害防护、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6个方面介绍了无花果拱棚多层膜覆盖越冬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锦育39号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於宏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247-248.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247
摘要222)   HTML1)    PDF (311KB)(244)   

锦育39号大豆是锦州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90A为母本,锦豆36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的中熟大豆新品种。本文作者从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种子处理、播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几方面,总结了锦育39号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秋葵绿色栽培技术规程
吴剑南,马培芳,许向阳,刘涛,董景周,薛源,吴春峰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281-283.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281
摘要334)   HTML3)    PDF (401KB)(243)   

本文作者从生产技术要求、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黄秋葵绿色栽培技术,以期为黄秋葵绿色栽培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豫北地区麦套夏花生的双高效栽培技术
刘娜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243-244.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243
摘要347)   HTML6)    PDF (289KB)(233)   

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豫北地区的花生种植产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近年来,在滑县麦套花生的农技服务过程中,经过多次试验、示范、调查研究,总结出豫北地区麦套夏花生的双高效栽培技术,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花生主要病虫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
徐英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249-250.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249
摘要220)   HTML2)    PDF (481KB)(219)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河南省“四优四化”战略的实施,花生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但长期的重茬种植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病虫害处于高发状态,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对夺取花生优质高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介绍了花生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玉米杂交种德单5号品种特性与配套夏播机械化栽培关键技术
徐林,胡占卿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233-235.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233
摘要928)   HTML6)    PDF (445KB)(212)   

德单5号是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杂交种,品种来源:5818×昌7-2。该品种株型紧凑,籽粒品质达到普通玉米国标1级,抗多种病害,抗逆境灾害性气候,耐密,适应性强。配套夏播机械化栽培关键技术:土壤免耕,机械化种肥同播,精品种子单粒播种,机械化施药技术,灌水和排水技术,一次性机械化追肥技术,机械化收获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衡水市农技推广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曹雪梅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39-41.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039
摘要255)   HTML3)    PDF (426KB)(209)   

为全面掌握衡水市农技推广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稳定和健全基层农技推广队伍,进一步深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玉米新品种美佳禾511的选育与产量分析
白向历, 刘波, 高洪敏, 郑君海, 陈得义
农业科技通讯    2021, 0 (8): 248-250.  
摘要900)      PDF (824KB)(209)   
美佳禾511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自交系丹L1905为母本、丹L190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玉米单交种。2019-2020年参加东裕联合体区域试验,2020年参加生产试验。该品种稳产性好、丰产性突出、抗病性好、抗倒伏,适宜机械化收获,产量在784.8~837.0 kg/亩之间。2021年通过辽宁省审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蔬菜温室育苗应注意--把控的几个关键环节
闫万祥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279-280.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279
摘要201)   HTML2)    PDF (303KB)(207)   

蔬菜温室育苗是一项计划性强、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本文作者从六个方面论述了育苗生产必须引起重视的几个关键环节,对当前蔬菜育苗生产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指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种药剂防治小麦全蚀病效果试验
杨丹丹,赵国建,赵鹏飞,孔欣欣,赵国轩,要世瑾,金建猛,王睿,赵琦,刘朝晖,李冠甲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106-107.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106
摘要637)   HTML4)    PDF (288KB)(206)   

为控制小麦全蚀病的扩展蔓延,确保粮食安全,开展了小麦全蚀病防治技术试验,研究了5种药剂拌种对小麦全蚀病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这5种药剂均能降低全蚀病的发病率,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采用12.5%硅噻菌胺悬浮剂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用“XBS”进行种子包衣处理,防效分别是95.20%和90.24%,其他各处理防效在74.80%~83.74%之间;各个处理和对照相比均能提高小麦产量,以采用12.5%硅噻菌胺悬浮剂包衣处理增产最多,和对照相比,增产26.11%,其次是XBS包衣,和对照相比,增产19.44%,其他各处理增产幅度在1.37%~17.06%之间。这两种药剂建议在全蚀病发病率较高的麦区,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肥料市场状况浅析
李春燕
农业科技通讯   
录用日期: 2019-03-20

龙陵县烤烟套种玉米栽培模式关键技术探讨
杨明鏖,李俊华,梁永保,张楼兰,番文健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207-209.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207
摘要321)   HTML2)    PDF (441KB)(203)   

经过多年的试验探索和示范推广,龙陵县烤烟套种玉米模式的栽培技术已趋向成熟。该模式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但存在着生产节令矛盾、套种期不合理、苗弱倒伏、品种选选择不当和管理粗放等主要问题。该模式以烤烟为主栽作物,从合理安排套种期、严格田间控水、选用早熟高产良种、合理施肥、精细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审小麦新品种偃高21的选育
牛秋萍, 文新义, 刘亚平, 张飞跃, 刘万代, 王建涛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236-237.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236
摘要785)   HTML9)    PDF (316KB)(202)   

偃高21是以(周麦16×豫麦49)F2为母本、豫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丰产、早熟、广适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14-2015年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6.6 kg,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7.9%;2016年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7.5 kg,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4%。适宜黄淮南片广大麦区中高肥地中晚茬种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枣庄市二季作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及筛选
魏涛, 梁君昌, 吴鹏, 许杰
农业科技通讯    2021, 0 (1): 189-192.  
摘要216)      PDF (403KB)(202)   
把种薯的引进、筛选、脱毒培养、试管薯诱导与种薯的繁育推广相结合,对引进的7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种植试验,通过对生育期、栽培习性、商品薯率、产量等性状分析,筛选出2个适合二季作地区种植的新品种,分别是‘科薯6号’‘xs-03’,并制定出配套栽培措施,促进枣庄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马兴林,徐安波,杨久臣,王传海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67-72.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067
摘要589)   HTML14)    PDF (2325KB)(201)   

自“十二五”中期以来,本团队在吉林省梨树基点开展了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地上部干物质分配及氮素吸收与利用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研究进展。①分析明确了不同产量年型及不同种植密度下施氮量对玉米单产的影响,主要结论为:适量施氮的增产效应在较低产年型以及在较高密度下更为明显。②适量施氮使干物质向生殖器官(果穗及籽粒)中分配的比例增加,而向营养器官特别是叶片和茎秆中分配的比例降低。③基于施氮量与种植密度二因子裂区试验对玉米地上部氮素吸收与利用的研究结果显示:玉米单产与单位面积地上部氮素吸收总量呈正相关关系;玉米肥料氮利用效率(NUE)与肥料氮吸收利用率(NRE)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肥料氮生理利用效率(NIE)的关系不密切;适量施氮水平下,增加密度使玉米NRE提高,从而导致NUE提高,而种植密度偏低会导致NUE降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高德533的选育
洪文金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220-221.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220
摘要427)   HTML4)    PDF (263KB)(200)   

玉米新品种高德533是以自然系CA1524为母本、自选系CA235为父本选育而成,(审定编号:皖审玉2017017)。本文作者介绍了高德533的亲本选配、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抗性表现、品质性状、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浅谈水稻倒伏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李桂艳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193-194.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193
摘要303)   HTML5)    PDF (453KB)(197)   

近几年水稻倒伏频频发生,给稻农生产上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针对昌图县的实际情况,科学分析倒伏发生时期、类型、成因,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制定防治对策,为今后科学开展防止水稻倒伏,减少损失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豆新品种兆丰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刘革命, 赵俊卿, 刘成
农业科技通讯    2021, 0 (3): 291-293.  
摘要741)      PDF (300KB)(196)   
大豆新品种兆丰3号是许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河南许农种业有限公司、河南省兆丰种业公司联合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抗病,落叶干净、不裂荚,籽粒商品性好的夏大豆新品种。本文作者主要介绍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适宜推广区域,并总结出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鲜食型甘薯烟薯25的引种及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陈香艳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231-232.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231
摘要469)   HTML3)    PDF (509KB)(195)   

烟薯25是临沂市农科院甘薯课题组2013年从烟台市农科院甘薯所引进示范种植的食用甘薯新品种,经试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耐旱、耐肥水、适应性广、抗病性强、食味佳等特点,是适合鲜食栽培的上等品种,很适合商业化生产,一般产量为3 500~4 000 kg/亩 ,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及推广,比对照北京553增产15%以上,深受农民欢迎,种植效益不断攀升。本文作者从深耕起垄、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和收获贮藏等方面总结了烟薯25在临沂市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产优质多抗两系水稻新品种徽两优001的选育
张广文, 姚传根, 舒安源, 洪文金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217-218.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217
摘要873)   HTML4)    PDF (279KB)(194)   

徽两优001是安徽理想种业有限公司以恢复系R001,与安徽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1892S不育系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抗倒抗病性强、米质优、高产稳产等特点。2016年通过国家审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北京市密云区不同甘薯品种比较试验
赵海静, 王立征, 王文荣, 刘瑞梅, 王中鑫, 刘士华, 赵建军, 喻海霞
农业科技通讯    2021, 0 (3): 197-199.  
摘要419)      PDF (354KB)(192)   
为增加密云地区甘薯种植品种选择,促进品种更新换代,于2019年引进13个新品种与当地常规种植品种遗字138、密选1号进行比较,开展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其产量、商品性、食用口感等指标的测量、评价,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栽植的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普薯32、苏薯16在商品薯率、产量及食用口感等方面均优于对照遗字138和密选1号,可以作为替代品种推广。供试品种中,心香具有良好商品性、蒸煮口感好,可以适当种植。黄玫瑰具有良好的丰产潜力及商品性,但蒸煮品质一般,可作为特色品种搭配种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藁城区小麦节水品种示范试验效果与分析
王贺, 姚振刚, 任红晓, 郭佳, 党风梅, 刘环环, 冯立辉
农业科技通讯    2021, 0 (8): 92-96.  
摘要202)      PDF (1350KB)(191)   
石家庄市藁城区小麦生产中灌溉水次数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石家庄市是资源型缺水的典型地区,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增加小麦产量,设计并进行小麦灌水次数试验研究。试验采取了2个限水模式设计,明确不同限水条件下小麦品种的节水抗旱性、丰产性、稳产性、综合抗逆性和适应性等主要性状,为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19-2020年度冬小麦平均分蘖和次生根较上一年度偏多,群体发育明显多于常年,同时由于4月22~23日出现倒春寒天气,此时正值试验区小麦孕穗和抽穗的关键时期,造成试验区小麦品种出现冻害,穗粒数明显少于常年,但灌浆期间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对小麦灌浆十分有利,千粒重明显高于常年。参试的32个节水小麦品种,生育进程差异不大,均可在藁城区正常生长和成熟。大部分品种的穗粒数、千粒重、最终产量差异不显著;32个参试品种表现最差的是藁优5766,无论是春浇一水还是春浇二水产量上表现都不佳,尤其是抗寒性方面表现较差;表现最好的是河农6119,无论是春浇一水还是春浇二水亩产都在600 kg以上,在抗旱性、丰产性、抗冻性方面优于其他品种,因此该品种适合在本区进一步推广示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低垩白常规早籼稻育种现状与改良策略
张志英,赵现伟,严庆东,汤国平,曾良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26-29.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026
摘要339)   HTML2)    PDF (699KB)(190)   

垩白性状是评价稻米外观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早稻一向因垩白粒率高、米质差而不被认可。本文作者主要概述了早稻产业的重要性,垩白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研究进展,低垩白早籼常规稻选育进展,同时探讨了早稻低垩白优质品种的选育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周口市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湾晓霞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299-300.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299
摘要310)   HTML1)    PDF (291KB)(189)   

周口市果树种植面积16万亩,其中葡萄种植面积6万亩,占果树种植面积的37.5%,葡萄病虫害种类多、危害重,随着人们对水果质量的要求,绿色防控技术也是亟待推广和使用的。本文作者从2015-2017年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为今后葡萄病虫害的绿色防治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花生液体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谷献锋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242-243.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242
摘要354)   HTML2)    PDF (305KB)(182)   

本文作者介绍了花生液体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种﹑播种﹑整地﹑起垄﹑液体地膜覆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安定区马铃薯全膜垄沟通用栽培技术模式示范
王玉娟,李城德,李继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102-105.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102
摘要334)   HTML3)    PDF (504KB)(182)   

通过在安定区进行全膜垄沟通用栽培模式、黑色地膜全膜双垄侧播、露地种植三种马铃薯栽培模式示范,验证全膜垄沟通用栽培模式的适应性、可行性。结果表明,全膜垄沟通用栽培模式较露地种植有显著的保水性能和增产效果,但与黑色地膜全膜双垄侧播比较,该模式保水性能和增产效果不显著。建议在多点、多次、多个气象因素进行试验示范后,适时大面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功能种衣剂一号在玉米上的试验效果
王翠霞,曹雪梅,汤新凯,邢慧君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55-56.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055
摘要405)   HTML3)    PDF (359KB)(181)   

利用多功能种衣剂一号在玉米上进行田间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种衣剂可有效防治玉米多种病虫害,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增强抗逆性,提高产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绿色食品(A级)秋播--大白菜生产技术规程
曹雪梅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270-271.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270
摘要191)   HTML3)    PDF (411KB)(180)   

结合衡水市蔬菜生产情况,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制定了适合本地区生产的绿色(A级)秋播大白菜生产技术规程,以提高当地大白菜的质量和品质,和京津冀一体化接轨,为衡水蔬菜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抗优质高产蚕豆新品种凤豆20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尹雪芬,陈国琛,段银妹,李江,马玉云,杨雪春,毕虎,杨成武,熊朝生,张炳英,杨福善,官崇圭,杨启建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266-267.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266
摘要440)   HTML4)    PDF (417KB)(178)   

凤豆20号是云南省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采用常规杂交技术选育出的多抗优质蚕豆新品种,具有抗锈病、中抗赤斑病和褐斑病、优质、高产等特性,本文作者介绍了凤豆20号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野县冬小麦施肥模型研究成就综述
虎凯,刘听报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82-83.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082
摘要372)   HTML3)    PDF (404KB)(178)   

新野县根据冬小麦田间肥效试验取得的施肥技术参数和耕层土壤化验结果,研究建立了冬小麦氮、磷、钾肥施用量模型,提出了中微量元素施肥策略和肥料运筹方案,应用于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方建设、农综开发科技推广项目、农综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项目小麦施肥方案设计,为完成项目预期目标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崇明区蔬菜品种结构现状与发展对策
陈志忠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 (5): 46-47.   doi:10.3969/j.issn.1000-6400.2018.05.046
摘要366)   HTML3)    PDF (666KB)(178)   

崇明作为世界级生态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崇明蔬菜安全生产提供基础,在特色蔬菜和绿叶蔬菜二者并重的生产条件下,通过对调查现有品种结构、市场需求,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控索品种结构调整对策,从而实现蔬菜增产增效和产业的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