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宁. 充分认识牡丹价值,发展牡丹事业[[J].中国园林,2012,28(3):99-101. [2] 郭鑫,成仿云,钟原,等.紫斑牡丹花色表型数量分类研究[J].园艺学报,2022,49(1):86-99. [3] 邢立夏. 牡丹观赏性评价及花色研究[D].太原:山西农业大学,2022. [4] 甘林鑫,李厚华,杨晨,等.不同花色牡丹品种花瓣色素含量及成分分析[J].北方园艺,2020(5):67-73. [5] 吴晓莹. 牡丹叶片和花瓣营养成分分析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7. [6] 孙燕,高德民.牡丹花色性状的研究进展[J].寒旱农业科学,2023,2(1):17-22. [7] 尹承丸. 5个牡丹品种花瓣食用价值评价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2. [8] 梁长安,王二强,郭亚珍,等.浅谈日本牡丹的种群特征与栽培管理[J].现代园艺,2007,35(3):35-36. [9] 武倩. 观赏型文冠果新品种花期颜色特征研究[D].太原:山西农业大学,2019. [10] 于茂兰,陈于陇,徐玉娟,等.不同贮藏温度下番石榴品质变化规律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4,41(8):122-127,138. [11] 李亚杰,施江,胥华伟,等.不同类型牡丹花期蛋白质和脯氨酸的含量变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1):28-31. [12] 李文砚,韦持章,孔方南,等.蒽酮法测定木奶果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的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5,31(12):7-8,28. [13] 李小琴,黄卫红,沈佳乐,等.多酸修饰电极对深色果蔬中维生素C的测定[J].南方农业学报2021,52(10):2842-2850. [14] 孟欣欣,马智慧,陈凤真.五个色系牡丹花瓣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性[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8):73-76. [15] 杨硕,徐元庆,邢媛媛,等.植物源黄酮类化合物对动物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动物营养学报,2019,31(7):2958-2964. [16] 张鹏,骆琴,唐森,等.pH示差法测定红花羊蹄甲花瓣花色苷的含量[J].食品工业,2020,41(6):303-306. [17] 赵昶灵,郭维明,陈俊愉.植物花色形成及其调控机理[J].植物学通报,2005,22(1):70-81. [18] 李佩璇,陈法志,李秀丽,等.凤丹牡丹多酚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24):187-194. [19] 李静,赵雪梅,王璇,等.干燥温度对紫斑牡丹花瓣中总黄酮含量影响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6):2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