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2018年中国农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 [2] 王姣梅,谭美莲,雷中华,等.采收时间对油葵种子质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44(2):424-433. [3] 邱述金,原向阳,张泽乾,等.成熟时期与收获方式对谷子收获效果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 41(6):108-114. [4] 王文静. 脱水剂和收获方式对小麦种子活力的调控作用[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0. [5] 白晨阳,何菡子,贾才华,等.机械收获方式对油菜籽粒关键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4):2991-3003. [6] 刘子凡. 种子学实验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7] 朱银,颜伟,杨欣,等.电导法测定小麦种子活力[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78-80. [8] 智慧,陈洪斌.电导法测定谷子种子活力的研究[J].种子,1993(6):44-46. [9] 杨翠玲,陈文杰,张文学,等.近红外光谱和纸层析法分析单粒油菜籽脂肪酸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5,14(6):72-77. [10] 鲁蒙,秦亚平.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检测油菜主要品质性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7):387-388. [11] 林斌. 影响种子电导率因素的探讨[J].种子,1986(2):36-40. [12] 赵利,赵炜,李闻娟,等.不同环境下胡麻脂肪酸含量的遗传分析[J].干旱农业研究,2018,36(6):48-55. [13] 张培宜,毛丹卉,张明靓,等.不同方法提取胡麻油性质的对比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2,27(7):71-73. [14] 叶春雷,石有太,罗俊杰,等.种植密度对旱地胡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4(4):11-13. [15] 叶春雷,罗俊杰,石有太,等.不同肥料配比对旱地胡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5,33(2):22-25. [16] 孟桂元,孙方,周静,等.亚麻种质脂肪酸成分差异及其相关性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16,14(9):2502-2508. [17] 郑伟,王树彦,高文,等.不同亚麻种质各脂肪酸含量差异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9,31(3):311-315. [18] Leonard A E,Pereira S L,Sprecher H,et al.Elongation of longchain fatty acids[J].Progress in Lipid Research,2004,43(1):36-54. [19] 杨瑞楠,张良晓,毛劲,等.双低菜籽油营养功能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8,24(1):58-63. [20] 李成磊. 不同海拔地区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油分、脂肪酸积累差异分析[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21] 高建芹,浦惠明,戚存扣,等.高含油量油菜种子和果皮油分积累及主要脂肪酸的动态变化[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9, 31(2):173-1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