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2] 苏文田,刘跃钧,蒋燕锋,等.黄精产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J].中国中药杂志,2018,43(13):2831-2835. [3] 周浩,蓝悦,刘子扬,等.不同播期和苗床处理对黄精种子发芽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22,42(15):49-51. [4] 张红瑞,孟盼盼,王茜,等.不同着生部位黄精种子的生理及萌发特性[J].河南农业科学,2021,50(12):56-67. [5] 王月,韩彩霞,殷诗凯,等.滇黄精种子萌发及成苗特性初探[J].中药材,2018,41(6):1257-1261. [6] 成京晋,达布希拉图,刘佳,等.多花黄精种子后熟过程生理研究[J].种子,2018,37(10):31-35. [7] 骆绪美,许早时,韩文妍,等.多花黄精实生育苗及幼苗生物质积累规律分析[J].农学学报,2021,11(11):76-80. [8] 孙文帅,陈为序,祝丽香,等.低温和赤霉素对泰山黄精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9,51(11): 64-67. [9] 张红瑞,孟盼盼,刘国彬,等.打顶对黄精种子生长生理及萌发特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2,50(15):125-133. [10] 吴维春,罗海潮.温度与黄精种子萌发试验[J].中药材,1995(12):597-598. [11] 陈松树,赵致,刘红昌,等.多花黄精种子育苗技术研究[J].中药材,2017,40(5):1035-1038. [12] 李勇刚. 黄精生物学特性及种子休眠特性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13] 张跃进,张玉翠,李勇刚,等.药用植物黄精种子休眠特性研究[J].植物研究,2010,30(6):753-757. [14] 王剑龙,常晖,周仔莉,等.黄精种子萌发过程发育解剖学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3,33(8):1584-1588. [15] 张玉翠,李勇刚,王占红,等.黄精种子休眠原因的研究[J].种子,2011,30(4):58-61. [16] 李询,董诚明,邢冰,等.多花黄精种子萌发抑制物特性研究[J].种子,2020,39(6):108-110. [17] 陈怡,柳雪晨,陈松树,等.多花黄精种子萌发过程的形态和解剖研究[J].种子,2020,39(2):5-10. [18] 张跃进,张玉翠,王占红,等.黄精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初步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11,20(7):50-55. [19] 陈怡,杨赋祺,陈松树,等.多花黄精种子萌发过程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J].中药材,2020,43(3):523-527. [20] 朱伍凤,王剑龙,常辉,等.黄精种子破眠技术研究[J].种子,2013,32(4):13-16,19. [21] 祝明珠,俞年军,史素影,等.多花黄精种子结构与休眠及萌发的关系研究[J].种子,2020,39(3):7-12,19. [22] 赵致,庞玉新,袁媛,等.药用作物黄精种子繁殖技术研究[J].种子,2005(3):11-13. [23] 王苑,李锦鹏,吴冬艳,等.滇黄精种子的繁育特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2):118-121. [24] 傅飞龙. 黄精、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种子萌发及出苗特点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 [25] 张巧媚. 黄精种子破眠技术与成苗过程初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26] 张旺凡.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打破多花黄精种子休眠试验[J].中医药学报,2008,36(6):43-44. [27] 王占红,蒋花,王瑾,等.不同沙藏处理对黄精种子内贮藏物质及萌发的影响[J].种子,2012,31(2):91-93. [28] 刘保财,黄颖桢,赵云青,等.不同处理对多花黄精种子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5,30(5):469-472. [29] 杜佳慧,徐伟芳,杨晓冬,等.多花黄精产吲哚乙酸内生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对黄精种子萌发的影响[J].生物技术通报,2022, 38(12):223-232. [30] 薛晨阳,杨世海.低温层积处理对黄精种子生理变化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21,32(3):724-726. [31] 童金凤. 沙藏和激素处理对多花黄精种子萌发的影响及代谢组分析[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