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荣秀玉. 论玉米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要领[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1):207-208. [2] 陈兆全. 玉米丰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5):25. [3] 徐昆,朱秀芳,刘莹,等.气候变化下干旱对中国玉米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20,36(11):149-158. [4] 朱晶,臧星月,李天祥.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农村经济,2021(9):20-21. [5] 张坤柱,蔡君成.玉米去雄增产技术要点[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5):90. [6] 刘亮,郝立华,李菲,等.CO2浓度和温度对玉米光合性能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20,36(5):122-129. [7] 李咚祎,陈志君,徐鹏云,等.种植密度对玉米耗水和产量影响研究进展[J].辽宁农业科学,2020(1) :56-62. [8] 席振强,唐应华,李永乐,等.玉米制种去雄及人工辅助授粉技术[J].种子,1997(3 ):78-79. [9] 冯培煜,宋瑞连.玉米制种“倒四叶去雄”技术[J].中国种业,2020(5):89-90. [10] 吴新国. 山区夏玉米杂交制种含苞带叶超前去雄技术[[J].基层农技推广,2019,7(9):118-119. [11] 靳帅. 玉米去雄机关键部件设计与试验研究[D][J].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9. [12] 王昌瑞. 玉米带叶去雄[J].新农业,1982(13):5. [13] 莫恩博,赵仁贵,李玉杰,等.糯玉米杂交制种母本带叶去雄对产量的影响[J].园艺与种苗,2012(8):8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