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凤祥. 朱顶红[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 廖怡,郝桂枝,姜竹颖.二十一个朱顶红品种在成都地区的观赏性及适应性评价[J].南方农业,2024,18(3):75-78,85. [3] 王紫菡,张海珍,沈笑,等.朱顶红在杭州地区的物候期及观赏性状分析[J].种子科技,2023,41(6):8-10,123. [4] 徐桂红,黄义钧,钱瑭璜,等.41个朱顶红品种在深圳地区园林应用能力的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21,48(8):65-73. [5] 吕文涛,娄文睿,娄晓鸣,等.基于EST-SSR标记的朱顶红种质资源鉴定[J].分子植物育种,2024,22(4):1123-1132. [6] 方志军. 不同基质类型及切块规格对朱顶红‘阳光女神’繁殖力的影响[J].林业科技通讯,2023(3):39-43. [7] 郑增慧,陈楚禧,欧阳瑜,等.朱顶红鳞茎芽诱导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1):7-10. [8] 郑珺,陈静,梁旭红,等.两种朱顶红杂交育种及后代花型分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3(5):112-117. [9] 孟庆忠,吕博,过聪,等.不同朱顶红品种观赏性状比较及杂交亲和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1,60(24):115-119. [10] 黄晓晗. 朱顶红‘火焰孔雀’组织培养体系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22. [11] 田松青,朱旭刚,成海钟,等.杂种朱顶红引进品种的促成栽培技术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8(4):151-153. [12] 原稚玲,李淑娟,赵锦丽.朱顶红节日供花种球处理技术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6):80-82. [13] 曹荣祥,张宁宁,王勇,等.种球采收期和预处理对朱顶红促成栽培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7):165-166. [14] 杨柳燕,张永春,汤庚国,等.我国球根花卉种球采后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08(4):203-206. [15] 胡新颖,白一光,王伟东,等.低温冷藏打破东方百合试管鳞茎休眠的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8):157-159. [16] 苏杰,刘科伟,顾永华.朱顶红花期控制试验[J].现代园艺,2014(21):3-4. [17] 桂敏,陈敏,黎霞,等.4种球根盆花的生育特性、植物学性状及花期调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31-133. [18] 唐楠,张霞,唐道城.不同温度处理对郁金香鳞茎中水分及干物质含量的影响[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6):65-68. [19] 周静. 猪牙花的种球生物学特性及光适应性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 [20] 杨林,朱莉,王忠义.不同种球处理方法对大花朱顶红开花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24):102-104. [21] 陈耀武. 郁金香栽培与花期控制实验初探[J].农业科技通讯,2008(3):119-121. [22] 张艳秋,邢桂梅,崔玥晗,等.低温处理时间对郁金香生物学性状及种球繁殖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9(1):103-109. [23] 王磊,汤庚国,刘彤.冷藏对石蒜鳞茎休眠生理及开花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12):51-53. [24] 武林琼,李爱霞.不同低温贮藏对百合种球生长发育的影响[J].林业科技通讯,2022(9):4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