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等.中国小麦生产发展潜力研究报告[J].作物杂志,2012(3):1-5. [2] 肖世和. 我国小麦品种改良趋势与粮食安全[J].科技导报,2006,4(24):5-7. [3] 姚惠敏,张凤荣,鞠正山.黄淮海平原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J].农村经济,2004(10):31-33. [4] 沈鸿,孙雪萍,林晓梅.黄淮地区冬小麦霜冻灾害风险评估[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1,13(3):71-77. [5] 任德超,胡新,黄绍华,等.黄淮麦区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抗晚霜冻害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14):5819-5820. [6] 钟秀丽,王道龙,李玉中,等.黄淮麦区小麦拔节后霜害的风险评估[J].应用气象学报,2007(1):102-107. [7] 杨超,袁培祥.黄淮地区小麦冻害发生情况与预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2):95-96. [8] 李建军,曹轶,孙兰,等.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8(3):135,138. [9] 刘玉平,陈希勇,宿振起,等.国审冬小麦新品种冀麦 585 的选育及育种策略[J].河北农业科学,2019,23(1):58-61. [10] 李兴钊,李秀清,高艳芹,等.河北省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16,36(2):33. [11] 张小龙,张艳刚,李虎群,等.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田间危害自然损失率试验[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1):117-121. [12] 王彦梅,张正斌,刘昌明,等.河北省抗旱节水小麦生产现状及育种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4):148-150. [13] 郭进考,史占良,何明琦,等.发展节水小麦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以河北省冬小麦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 18(4):876-879. [14] 喇永昌,张磊,张晓煜,等.小麦干热风气象灾害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7-9. [15] 张志红,成林,李书岭,等.我国小麦干热风灾害研究进展[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3,36(2):72-76. [16] 高振宏. 浅析小麦倒伏原因及预防措施[J].河北农业,2014(4):47-48. [17] 张文杰,王军领,耿振水,等.小麦新品种婴泊700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10):137-139. [18] 吕亮杰,刘玉平,赵爱菊,等.高产抗旱广适冬小麦新品种冀麦325 的选育及育种策略[J].河北农业科学,2021,25(6):79-83. [19] 孟祥海,李强,赵明辉,等.节水抗逆稳产广适型冬小麦新品种衡S29 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河北农业科学,2017,21(3):63-65,71. [20] 周海峰,杨云,牛亚娟,等.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动态与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5):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