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徐来,陈海见,马文周,等.宜机收玉米品种郑原玉432的选育与推广[J].农业科技通讯,2024(3):141-144. [2] 崔爱民,张久刚,张虎,等.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变革[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0,22(7):10-19. [3] 谢颂朝,张明,李婷婷,等.高密度和低肥力胁迫下玉米品种筛选试验[J].中国种业,2022(5):71-75. [4] 曹改萍,董红建,侯波,等.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21,49(11):1290-1294. [5] 于兰. 玉米施肥技术[J].种子科技,2023,41(24):43-45. [6] 石纹碹,谭金芳,李岚涛,等. 不同时期一次性施肥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4,32(4):85-91,109. [7] 王科捷. 滴灌量对玉米生长、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D].银川:宁夏大学,2023. [8] 丁大伟,雍蓓蓓,陈金平.追肥对受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恢复效应[J].灌溉排水学报,2019,38(12):37-43. [9] 王囡囡,张春峰,朱宝国,等.玉米水肥一体化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2, 28(11):27-29. [10] 国栋,于玲雅,张丽丽,等.2013-2022年山东省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和原因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24,44(2):35-42. [11] 王成英. 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农机,2024 (5):109-111. [12] 计怀春. 机收玉米新品种利单618的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16):63. [13] 田晓红,陈桂敏,马文凤,等.不同管理模式下适时晚收对玉米产量和子粒养分含量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2022,26(3):23-27. [14] 马振峰. 滨海盐碱地耐盐碱玉米杂交种筛选与评价[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3. [15] 陶英,寇俊德,张立勤,等.轻度盐碱地耐盐玉米品种引选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22(6):5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