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郑健. 农业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思考[J].科技视界,2014(26):227. [2] 彭俊杰. 气候变化对全球粮食产量的影响综述[J].世界农业,2017(5):19-24. [3] 蔡剑,姜东.气候变化对中国冬小麦生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报,2011,30(9):1726-1733. [4] 赵凯,黄玲,冯维营.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3,39(32):1-7. [5] 闫文利,李伟,刘旭,等.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中育9302产量及部分性状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0):84-88. [6] 张静,郭振升,皇甫自起,等.播期播量对国审小麦品种郑麦1342产量的影响[J].中国种业,2023(11):71-76. [7] 衣政伟,胡中泽,杨大柳,等.播量和播期对苏中地区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1):67-72. [8] 黄利华,田兰荣.异常气候下播期、播量对百农207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23(1):60-63. [9] 南瑞,杨玉存,石芳慧,等.小麦源库优异种质的鉴定与源库类型的划分[J].中国农业科学,2023,56(6):1019-1034. [10] 周伟,娄华敏,徐久飞,等.不同播期、播量对济麦22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2):246-248. [11] 马瑞,康明辉,范黎明,等.小麦品种花培5号适宜播期、播量试验[J].河南农业科学,2009(10):64-65. [12] 刘淑君,牛秋萍,马正树,等.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及应变管理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2005,34(11):115. [13] 张霞,夏清,杨珍平,等.晚播条件下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47(2):173-179. [14] 田文仲,张少澜,张园,等.播期、播量与行距对小麦新品种洛麦23产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7,45(11):35-38. [15] 汪娟梅,张睿,田永平,等.播期播量对小麦中麦89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0,40(11):1375-1381. [16] 屈会娟,李金才,沈学善,等.播种密度对冬小麦不同穗位与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9,35(10):1875-1883. [17] 张福彦,陈晓杰,李好海,等.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小麦新品种航宇19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23,55(8):27-33. [18] 陈素英,张喜英,毛任钊,等.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灌层光合有效辐射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4):681-685. [19] 周秋峰,黄长志,王保林.栽培技术对小麦产量的调节效应[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2):98-103. [20] 赵会杰,邹琦,郭天财,等.密度和追肥时期对重穗型冬小麦品种L906群体辐射和光合特性的调控效应[J].作物学报,2002, 28(2):270-277. [21] 曹燕燕,李雷雷,于蕾,等.播期播量对小麦新品种漯麦163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21,67(10):98-102. [22] 傅兆麟,刘东华.小麦源·库关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8):1477-1479. [23] 马冬云,郭天财,宋晓,等.小麦源库关系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8(1):12-15. [24] 李鑫格,高杨,刘小军,等.播期播量及施氮量对冬小麦生长及光谱指标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2,48(4):975-987. [25] 马尚宇,王艳艳,刘雅男,等.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20,28(3):375-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