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洁. 基于价值链视角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方法与途径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 2014,42(8):479-481. [2] 周衍平,徐华杰,陈会英.中国种源“卡脖子”难题与破解路径——基于植物品种权布局视角[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3, 44(4):588-596. [3] 朱俊峰,马鹏飞.我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综述[J].种子,2019,38(8):145-149. [4] 段瑞春.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立法及国际化进程[J].科技与法律,1999(2):59-61. [5] 苏国钊,李云霞,刘灵锐,等.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与展望[J/OL].分子植物育种:1-11(2023-01-17)[2024-05-29].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46.1068.S.20230116.1034.003.html. [6] 刘明霞,李国威.种业新政下农业科研院所育种创新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2(8):127-128. [7] 王丽娟,王晓蓉,信丽媛,等.中国农业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研究——以黄瓜知识产权保护为例[J].农学学报,2015, 5(1):115-118. [8] 魏国汶,戴天放,周海波,等.保护农业知识产权促进现代农业发展[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0-53. [9] 董金,黄家俊.我国农作物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剖析[J].农业科技管理,1994(9):18-19. [10] 申茂向.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简介[J].作物品种资源,1989(3):36-39. [11] 戴剑,李华勇,丁奎敏,等.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种子,2007(9):44-47. [12] 李强,赵龙群,孙丽珠,等.关于我国立法保护植物新品种的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1995(8):15-18. [13] 寇建平. 我国立法保护植物新品种势在必行[J].农业科技管理,1995(8):22-23. [14] 刘德萍,寇建平.对我国立法保护植物新品种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1996(7):1-4. [15] 蒋和平,孙炜琳.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1(6):12-18. [16] 唐浩,唐智斌,李军民.国外植物新品种保护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种业,2006(12):21-23. [17] 孙炜琳,蒋和平.日本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及借鉴[J].世界农业,2002(6):20-23. [18] 周衍平. 中国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制度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9-32. [19] 黎云昆. 植物新品种保护与种植业产业的发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1):104-108. [20] 林月俊,王济民.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4(5):31-36. [21] 韦昌联,蒋益敏.广西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种业,2008(1):19-20. [22] 霍文娟,刘秀杰,张金来,等.天津市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J].天津农业科学,2008(2):43-46. [23] 王凤华,李淑芳,郝彩环,等.吉林省实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成效及发展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361-362. [24] 仲澎,付金宁,于瑞齐.赤峰地区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9-25. [25] 陈红,刘伟,郑金贵.我国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研制策略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3):25-29. [26] 张新明,杨坤,刘平.加强DUS测试体系建设服务现代种业发展[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6):4-5. [27] 钟海丰,黄敏玲,钟淮钦,等.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与DUS测试技术发展现状[J].热带作物学报,2017,38(6):1155-1162. [28] 仇焕广,张祎彤,苏柳方,等.打好种业翻身仗:中国种业发展的困境与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22(8):67-78. [29] 阿布都克尤木·阿不都热孜克,古丽米拉·艾克拜尔,徐麟,等.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回顾、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2,24(9):1-11. [30] 鹿作刚,王光明.农业科研单位亟需加强对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J].农业科技通讯,2011(7):10-12. [31] 祝宏辉,卢豫.新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状况及问题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7(3):1-4. [32] 邓晓蕾.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现状及立法完善[J].种子,2020,39(11):162-166. [33] 李菊丹.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品种权申请授权数据统计为基础进行分析[J].知识产权,2019(5):70-82. [34] 马朝宏,张剑刚,杨建勇.贵州省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6):228-230. [35] 管煜武.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体制的问题与对策[J].浙江农业学报,2011,23(1):176-180. [36] 杜琼. 公益类科研机构农业知识产权战略与种业科技竞争力提升[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2(3):19-22. [37] 刘辉,许慧.植物新品种权制度对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申请量影响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0,24(4):24-28. [38] 翁小华. 农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J].法制博览,2016(17):190-191. [39] 温雯,闫东哲,刘衎,等.健全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体系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22,41(1):7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