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龙文飞,傅志强,钟娟,等.节水灌溉条件下氮密互作对双季晚稻丰源优 299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7, 32(2):185-193. [2] 张四海,吴文革,黄义德,等.密肥条件对杂交中籼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563-3564, 3573. [3] 杨春刚,王金明,邱志刚,等.氮肥用量和栽插密度对吉粳 513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东北农业科学,2017,42(2):6-9. [4] 李艳大,舒时富,陈立才,等.8寸插秧机在双季稻区的应用及配套农艺技术研究[J].农学学报,2014,4(5):60-66. [5] 刘华招,步金宝,宋微,等.两种插秧密度下不同穗型水稻品种耐密性研究[J]. 土壤与作物,2014,3(1):22-27. [6] 朱相成,张振平,张俊,等.增密减氮对东北水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温室效应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6(2):453-461. [7] 于广星,隋国民,彭少兵,等.实地氮肥管理技术及对水稻生育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09(6):1-4. [8] 王建林,温学发.气孔导度对CO2浓度变化的模拟及其生理机制[J].生态学报,2010,30(17):4815-4820. [9] 董茜,雍太文,刘小明,等.施氮方式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作物产量及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4,40(11):2028-2039. [10] 彭少兵,黄见良,钟旭华,等.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9):1095-1103. [11] 薛应征,刘贺梅,殷春渊,等.氮肥与密度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1(1):19-20. [12] 周培南,冯惟珠,许乃霞,等.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研究,2001,22(1): 27-31. [13] 徐春梅,王丹英,邵国胜,等.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超高产水稻中早22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08,22(5):507-512. [14] 芮闯,刘莹,孙建平.蛋白质与大米食味品质的相关性分析[J].食品科技,2012,37(3):164-168. [15] 胡曙鋆,徐大勇,杜永,等.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粳稻品种品质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4(1):2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