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艳霞,李旭业,王晓春,等.建国以来我国玉米育种技术的发展与成就[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6):165-168. [2] 郑天存,戴景瑞,马志强,等.黄淮海区域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实施措施及建议[J].农学学报,2016,6(8):1-3,28. [3] 尚赏,胡启国,郭书亚,等.种植密度对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倒伏率与茎秆抗倒特性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8,46(8):1282-1285,1290. [4] 胥少东,郭新坡,申亚飞.适宜机收玉米品种应具备的农艺性状及育种思路[J].中国种业,2018(1):50-51. [5] 徐军生. 德美亚1号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与病虫害防治[J].农业与技术,2019,39(12):122-123. [6] 卫晓轶,张明才,李召虎,等.不同基因型玉米对乙烯利调控反应敏感性的差异[J].作物学报,2011,37(10):1819-1827. [7] 曹庆军. 春玉米抗茎倒能力评价及其化学调控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学,2016. [8] 任佰朝,高飞,魏玉君,等.冬小麦—夏玉米周年生产条件下夏玉米的适宜熟期与积温需求特性[J].作物学报,2018,44(1):137-143. [9] 柳枫贺. 影响玉米机械收粒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3. [10] 李林峰. 玉米成熟期籽粒含水量的变化及其化学调控[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5. [11] 刘晓双. 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对玉米籽粒灌浆、脱水及产量的影响[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8. [12] 何闻静. 化学调控对湘农玉27号产量形成与宜机收性状的影响[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9. [13] 徐田军,吕天放,陈传永,等.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及调控[J].中国农业科学,2019,52(4):629-638. [14] 沙莎,何闻静,曹亚娟,等.化学调控对洞庭湖区不同群体夏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9,50(4):726-735. [15] 于玮淇,王芙臣,杜伟嘉,等.种植密度与化学调控对春玉米茎秆性状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2,30(5):71-79. [16] 樊海潮,顾万荣,杨德光,等.化控剂对东北春玉米茎秆理化特性及抗倒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8,44(6):909-919. [17] 宋朝玉,张清霞,高峻岭,等.新型玉米生长调节剂玉黄金及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2):56-58. [18] 王英华,盛中飞,曲树杰,等.喷施“玉黄金”对夏玉米抗倒伏性能和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1,29(6):83-89. [19] 谷利敏,乔江方,张美微,等.种植密度对不同耐密夏玉米品种茎秆性状与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7,25(5):91-97. [20] 田晓东,边大红,蔡丽君,等.高密条件下化学调控对夏玉米抗茎倒伏能力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4,29(S1):249-254. [21] 杨今胜,王永军,张吉旺,等.3个超高产夏玉米品种的干物质生产及光合特性[J].作物学报,2011,37(2):355-361. [22] 汪黎明,孟昭东,齐世军.中国玉米遗传育种[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23] 李彦昌,侯现军,闫丽慧,等.不同化学调控剂浓度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14):19-22. [24] 李昊胜,李岩,吴承来,等.化控剂调控玉米成熟期及其对产量、营养成分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8,50(8):5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