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渠红颖,李俊.粮食安全视角下的玉米贸易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2,61(6):212-216. [2] 乔远,杨欢,雒金麟,等.西北地区玉米生产投入及生态环境风险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22,55(5):962-967. [3] 李永刚,王丽艳,张思奇,等.玉米连作障碍主要因子对苗期玉米生长影响的初步分析[J].东北农业科学,2017,42(2):27-31. [4] 郭世乾,崔增团,师伟杰,等.氮、磷、钾及其配施对制种玉米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0,38(2):221-226. [5] 王洪君,王楠,栾天浩,等.吉林省西部土地整理后N、P、K及中微肥S、Zn调控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农学学报,2015,5(4):48-51. [6] 解艳玲,陈萍,卜建华.玉米“干播湿出”首次滴水量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10,40(2):48-51. [7] 陈晓勋,王晓峰.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8] 杨丽娟,李贵琴,桂明珠,等.玉米缺素症状的研究[J].玉米科学,2000,8(2):75-79. [9] 谷守芹,滕忠才,岳明,等.玉米缺氮的早期诊断方法研究[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19(2):22-24. [10] 黄鑫,王磊,李成,等.玉米幼苗缺素症关系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35(2):272-275. [11] 曹敏建,戴俊英,贾方伟,等.玉米苗期磷锌营养研究[J].土壤通报,1992,23(4):165-167. [12] 王景安,张福锁.缺锌与低锌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J].土壤肥料,1995,(5):18-19. [13] 孙甜甜. 用叶绿素荧光技术快速判断小麦、玉米大量元素缺乏症[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4. [14] 王妍. 微量元素缺乏时小麦、玉米的叶绿素荧快照荧光动力学特征的比较[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3. [15] 候丽丽,王伟,崔新菊,等.氮磷钾肥对玉米农艺性状、叶绿素及产量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21,27(5):8-11,15. [16] 关钰,褚贵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黑钙土土壤肥力特征与演化[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6(3):337-344. [17] 樊叶,樊琳琳,薛兵东,等.氮钾肥配施对辽东南地区玉米生长及氮素积累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9, 42(1): 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