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久然,卢柏山,史亚兴,等.我国糯玉米育种及产业发展动态[J].玉米科学,2016,24(4):67-71. [2] 史亚兴,徐丽,赵久然,等.中国糯玉米产业优势及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机遇[J].作物杂志,2019(2):15-19. [3] 徐丽,赵久然,卢柏山,等.我国鲜食玉米种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种业,2020(10):14-18. [4] 赵文明,陈艳萍,孔令杰,等.江苏省鲜食糯玉米产量性状育种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6,28(8):5-9. [5] 陆大雷,孙世贤,陈国清,等.国家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分析[J].玉米科学,2016,24(3):62-68,77. [6] 胡少华,刘先远,肖述保,等.鲜食玉米一年三熟栽培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06,45(5):48-50. [7] 王凤格,田红丽,赵久然,等.中国328个玉米品种(组合)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5):856-864. [8] 熊又升,熊汉锋,张明祥,等.鲜食玉米品种的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7):26-28. [9] 郭惠明,王志纯,赖伦英.福建甜玉米区试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分析[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3,9(2):78-81. [10] 王晓明,王子明,乐素菊,等.广东省超甜玉米新组分模糊综合评价[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12(5):459-463. [11] 刘天龙,王托和,王娟,等.不同施肥方式对制种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甘肃农业,2020(9):83-86. [12] 孙少利. 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全玉1233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20(19):23-30. [13] 刘世敏,王同芹,刘兆丽,等.黄淮海玉米区试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1):30-32. [14] 刘萍,陆卫平,陆大雷.鲜食糯玉米品质差异及品质评价理化指标的筛选[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 30(3):16-21. [15] 史振声,姚晓云,朱敏.鲜食玉米果皮特性与适口性差异研究[J].玉米科学,2013,21(1):79-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