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戴希刚,郭瑞,陶敏,等.红菜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9,41(1):154-162. [2] 李青山,李金泉,董斌峰,等.抗根肿病红菜薹组合紫御60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23):122-123. [3] 张艳,徐跃进,万正杰.红菜薹矿物质元素测定与营养评价[J].食品科学,2012,33(10):169-172. [4] 胡立军,赵俊婕,王建科,等.杭州地区红菜薹新品种比较试验[J].长江蔬菜,2019(22):54-56. [5] 聂启军,邱正明.高山红菜薹栽培关键技术[J].中国蔬菜,2013(21):42. [6] 石华胜,沈雯秋.早熟红菜薹新品种比较试验[J].上海蔬菜,2018(3):11-12,32. [7] 吴艺飞,丁茁荑,周晓波.红菜薹栽培要点[J].湖南农业,2017(7):14. [8] 陈辉,宁斌.长江流域不同熟性红菜薹品种配套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5(12):37-38. [9] 聂启军,朱凤娟,邱正明.高山红菜薹栽培技术研究[J].长江蔬菜,2012(5):4-6. [10] 王汉霞,单福华,田立平,等.北部冬麦区冬小麦区试品种(系)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J].作物杂志,2018(5):40-44. [11] 陈志雄,胡润芳,林国强.菜用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的AMMI模型分析[J].大豆通报,2007(1):32-33. [12] 滕振宁,张玉烛,方宝华,等.应用AMMI双标图分析早稻稻米镉含量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J].生态环境学报,2016,25(4):692-697. [13] 张坚勇,万向元,肖应辉,等.水稻品种食味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4(6):788-794. [14] 张坚勇,肖应辉,万向元,等.水稻品种外观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J].作物学报,2004(6):548-554. [15] 王炜,王怀昕,张元琴,等.基于AMMI模型的贵州省水稻区试品种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0(16):1-2. [16] 王冬良,陈友根,吕国华,等. 基于AMMI模型的新疆日光温室适应性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3):148-152. [17] 刘卫星,贺群岭,张枫叶,等.大粒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的AMMI模型分析[J].作物杂志,2020(2):60-64. [18] 查宏波,黄韡,胡启贤,等.应用AMMI模型评价烤烟品种产量适宜性[J].中国烟草学报,2012,18(2):17-20. [19] 谭春燕,李振动,朱星陶,等.AMMI模型在贵州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J].贵州农业科学,2019,47(7):10-13. [20] 龚锡震,柏光晓,任洪,等.基于AMMI模型对青贮玉米区域试验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J].种子,2019,38(4):110-113. [21] 陈传杰,孙景诗,肖连明,等.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第五批桑品种AMMI模型稳定性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20,61(9):1884-1886. [22] 陈俊山,陈欣,刘佩锋,等.基于AMMI模型的二化地区部分一化性柞蚕品种产茧量性状的稳定性分析[J].蚕业科学,2021, 47(1):88-93. [23] 周启龙,多吉顿珠,刘云飞,等.应用AMMI模型分析饲用燕麦干草产量稳定性和适应性[J].种子,2020,39(6):79-82. [24] 闫雷,张远学,高剑华,等.利用AMMI模型分析湖北省区试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J].种子,2020,39(9):76-79. [25] 李盼,于沐,胡延岭,等. 全国北方片小粒花生品种的AMMI模型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21(9):147-151. [26] 伍钧,吴传星,孟晓霞,等.重金属低积累玉米品种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11):2160-2167. [27] 张恩盈,魏志刚,宋希云.AMMI模型在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06-17208,17236. [28] 穆培源,庄丽,张吉贞,等.应用AMMI模型分析春小麦区试数据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3(1):1-5. [29] 赵洋,郑桂萍,张文秀,等.利用AMMI模型分析寒地水稻产量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关系[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4):84-86. [30] 唐启义,冯光明.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62-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