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史振声,钟雪梅.鲜食玉米新品种选育原理与技术技巧[J].玉米科学,2016,24(2):1-5. [2] 胡俏强,钱俊,王慧,等.“逆境严选”鲜食玉米自交系选育方法及育种应用[J].上海农业科技,2020(6):77-79. [3] 王磊,谢淑芹,焦宏业,等.玉米主要杂种优势类群特点及杂种优势模式利用[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1):54-56. [4] 金黎明,李有明,马现斌,等.玉米自交系选育方法[J].中国种业,2010(10):19-21. [5] 李志明,寇思荣,何海军,等.甘肃省玉米育种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种业,2010(3):18-19. [6] 孙敬华. 浅谈玉米育种的途径及方法[J].中国农业信息,2006(4):33-34. [7] 王懿波,王振华,王永普,等.中国玉米主要种质杂种优势利用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7,30(4):16-24. [8] 王懿波,王振华,王永普,等.中国玉米主要种质的改良与杂优模式的利用[J]. 玉米科学,1999,24(6):1-8. [9] 张世煌,彭泽斌,李新海.玉米杂种优势与玉米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J].中国农业科学,2000,33(S1):34-39. [10] 李新海,袁立行,李晓辉,等.利用SSR标记划分70份我国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J].中国农业科学,2000,36(6):622-627. [11] 石雷. 美国商业种质对我国玉米育种的影响[J].北京农业,2007(26):10-13. [12] 潘光堂,杨克诚,李晚忱,等.我国西南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优模式研究与应用的回顾[J].玉米科学,2020,28(1):1-8. [13] 胡俏强,周玲,潘玖琴,等.基于玉米50K芯片分析鲜食玉米温—热带杂种优势模式及其育种利用[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5):62-66. [14] 龙德祥,任晓菊,李勤,等.鲜食玉米育种概况及新品种选育方法[J].中国种业,2018(1):2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