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郑大玮,郑大琼,刘虎城.农业减灾实用技术手册[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4-27. [2] 赵立尚,石明权,梅涌现,等.关于小麦冻害问题的研究与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05(10):15-16. [3] 李茂松,王道龙,钟秀丽,等.冬小麦霜冻害研究现状与展望[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4):72-78. [4] 王永华,李金才,魏凤珍,等.小麦冻害类型、诊断特征及其预防对策与补救措施[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4):345-348. [5] 张爱民,孙其信.有关小麦杭寒生理的研究概况[J].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85(6):32-35. [6] 张俊环,黄卫东.植物对温度逆境的交叉适应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3,19(2):95-100. [7] 申慧勇,赵建武,王玉斌.不同水肥条件对冬小麦千粒质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47(9):1577. [8] 田伟. 加强节水促进华北地区水资源利用良性循环[J].海河水利,2001(2):5. [9] 刘涛,周广胜,谭凯炎,等.华北地区冬小麦灌溉制度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学,2016,36(19):5979-5986. [10] 林祥,王东.不同底墒条件下补灌对冬小麦耗水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7,43(9):1358. [11] 高延军,张喜英,陈素英,等.冬小麦叶片水分利用生理机制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4,19(4):42-46. [12] 康西言,顾光芹,史印山,等. 冬小麦干旱指标及干旱预测模型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4):860-865. [13] 吴敬仓,蒋荷,王根来,等.水稻种质资源耐冷性鉴定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1996(2):10-12. [14] 王振英,张秀云,刘桂琴,等.低温处理对西葫芦、茄子幼苗生长及同工酶的影响[J].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8(1):52-56. [15] 冯广龙,罗远培,刘建利,等.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根与冠生长及功能间的动态消长关系[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7, 15(2):73-79. [16] 杨贵羽,罗远培,李保国,等.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冬小麦根冠生长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21(3):104-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