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年来. 中国银耳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7-30. [2] 王毅,蒲文.“通江银耳”产业调研与发展思考[J].食用菌,2013(6):4-6. [3] 戴伟鸿,戴维浩.银耳不同菌龄的菌种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J].食药用菌,2010(4):28-29. [4] 伊建东,黄茂富.银耳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J].食用菌, 2009(4):65-66. [5] 丁湖广. 银耳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06(11):53. [6] 丁湖广. 银耳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七)——银耳生产主要病虫害防控及栽培失败原因分析[J].食药用菌,2013(5):277-281. [7] 佚名. 鄂东大别山地区银耳栽培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3(3):62-63. [8] 袁朝森. 酸氯烟熏消毒剂性能的实验室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1984 (3):123. [9] 11种常用消毒剂灭真菌效果观察[J].九江医学,2001,16(2):68-69,74. [10] 冯大军. 菇棚主要害虫的防治[J].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1(5):38. [11] 温志强,陈丽芳,李兵兵.农药对银耳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残留情况分析[J].食用菌学报,2014(3): 70-76. [12] 蔡春平,秦福龙,薛芝敏,等.灭蝇胺及其代谢物三聚氰胺在银耳及银耳培养料中的消解和残留[J].环境化学,2012,31(9):1417-1422. [13] 张桂祥,林修光.臭氧水稳定性与杀菌性的试验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07(9):1772-1773. [14] 冯纯乙. 臭氧消毒机理及科学使用[J].食用菌,2014(1): 70-71. [15] 陈颖,仇农学.臭氧特性及其杀灭耐热菌的应用研究[J].食品工程, 2010(2):33-35,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