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妍. 鲜食玉米加工及产业发展文献综述[J].黑龙江粮食,2025(1):69-71. [2] 李辉,杨通文,张小微,等.遵义地区主推鲜食玉米品种产量及品质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24(12):18-21,26. [3] 穆航,邹军,赵小敏,等.18个鲜食玉米品种在贵州的丰产性、稳定性及品质评价[J].耕作与栽培,2024,44(5):112-116. [4] 赵小敏,胡朝凤,苟开礼,等.贵州省遵义市鲜食玉米品种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0):26-30. [5] 曹禹,阿勒合斯·加尔得木拉提,玛力帕提·努尔太,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谷子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综合评价[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3):1-7. [6] 朱世蝶,王会涛,王会强,等.玉米自交系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J].种子,2024,43(12):85-93. [7] 魏常敏,周文伟,许卫猛,等.基于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鲜食糯玉米组合综合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20,48(7):9-13. [8] 余应栋,徐瑞新,刘思蕊,等.197份大豆种质资源共生固氮特性鉴定与评价[J].大豆科学,2025,44(1):1-10. [9] 张凤启,张君,马智艳,等.145份玉米自交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综合评价[J].河南农业科学,2024,53(11):34-40. [10] 谭玉荣,陈东亮,杨守臻,等.南方大豆种质资源的耐荫性鉴定及综合评价[J].大豆科学,2025,44(2):32-39. [11] 张晓磊,王晓明,范光宇,等.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谷子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综合评价[J].山西农业科学,2025, 53(1):1-11. [12] 夏宇玲,秦建权,宋晓燕,等.254份水稻种质资源表观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24,52(19):79-88. [13] 王俊花,邵林生,闫建宾,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糯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综合评价[J].山西农业科学,2022,50(7):938-944. [14] 魏常敏,宋万友,周文伟,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甜玉米品质综合评价[J].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0):1967-1969,2042. [15] 张慧,高英波,张发军,等.鲜食玉米品种筛选与综合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19,51(6):38-42. [16] 常雪艳,刘士丛,王晨,等.鲜食甜玉米和糯玉米品种的品质品尝鉴定实践[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7):95. [17] 李洪涛,柴文波,许瀚元,等.不同鲜食糯玉米品种货架期评价及其鉴定指标筛选[J].作物杂志,2025(3):241-248. [18] 俞新华,熊阔,张凯旋,等.春玉米种植区一年两季鲜食玉米生长及温度利用效率的比较[J].河北农业科学,2021,25(5):29-32,49. [19] 王兵伟,郑加兴,覃嘉明,等.一年两季玉米区域试验品种和环境的综合评价研究[J].种子,2018,37(5):85-90. [20] 方思杨,张晓梅,安曈昕,等.夏秋两熟复种对不同甜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22,43(11):2316-2323. [21] 徐澜,秦秀娟,安伟,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南引小麦品种综合评价[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22,57(3):32-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