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通讯 ›› 2025, Vol. 0 ›› Issue (7): 96-102.

• 试验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辽宁中西部地区小豆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的研究

黄宇宁, 薛仁风, 陈剑, 赵阳, 葛维德, 丰明   

  1.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辽宁沈阳 110161
  • 出版日期:2025-07-17 发布日期:2025-09-10
  • 通讯作者: 丰明(1982-),男,硕士,副研究员,从事食用豆选育工作。E-mail:fengming820718@163.com
  • 作者简介:黄宇宁(1994-),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食用豆栽培与育种工作。E-mail:1713177672@qq.com
  • 基金资助:
    院长基金项目“小豆优势根瘤菌的筛选及其促生功能研究”(2022QN2304);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08-Z07);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22DD030905、2022-HBZ-1010)

  • Online:2025-07-17 Published:2025-09-10

摘要: 为阐明辽宁地区小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地位,本研究对分离自辽宁省沈阳、锦州、阜新和朝阳4个地区小豆根瘤的64株菌进行系统分析。采用IGS-PCR RFLP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持家基因(atpDrecAglnII)和结瘤基因(nodC)的系统发育分析等对分离的根瘤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所有根瘤菌菌株被划分为5种IGS酶切类型,表现出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选取的15个代表菌株鉴定为根瘤菌属和慢生根瘤菌。持家基因的多位点序列分析又进一步鉴定为3个种群,分别是Rhizobium fabaeBradyrhizobium yuanmingenseBradyrhizobium liaoningense,其中Bradyrhizobium liaoningense是主导类群。结瘤基因(nodC)系统发育分析明确了小豆属于互接种族,其根瘤菌能与PhaseolusViciaGlycine等属的植物共生结瘤,这表明小豆根瘤菌的结瘤基因具有较好的多样性。本研究不仅明确了辽宁地区小豆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还筛选出适宜当地的优势种群,为开发适合东北地区小豆生产的专用型高效微生物菌肥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小豆, 根瘤菌,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 辽宁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