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通讯 ›› 2025, Vol. 0 ›› Issue (6): 93-96.

• 试验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桃果实大小形成机制研究

李永莉1, 康林峰2, 黄振宇3, 李望桃4, 聂琼2, 张伟兰2   

  1. 1.周口市乡村产业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 河南周口 466000;
    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湖南娄底 417000;
    3.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河南郑州 450000;
    4.临湘市农业农村局 湖南临湘 414300
  • 发布日期:2025-07-03
  • 通讯作者: 康林峰(1966-),男,本科,推广研究员,从事桃品质改良工作。
  • 作者简介:李永莉(1979-),女,本科,高级农经师,从事桃品质改良工作。E-mail:zlgrape@163.com
  • 基金资助: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22A06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2102322)

  • Published:2025-07-03

摘要: 为揭示桃果实大小形成的机制,本研究以小果型品种珍珠枣和大果型品种中油桃9号为供试材料,通过测定果实发育期的主要可溶性糖、细胞数量与体积,以及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和赤霉素(GA3)的含量和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影响桃果实大小的因素。结果表明,在花后第30 d时,中油桃9号果实单果重、果肉细胞体积和细胞数目均显著高于珍珠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2个方面:中油桃9号果实葡萄糖、蔗糖及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而可溶性总糖含量高会产生较大的渗透势,使其能够吸收更多水分,从而导致细胞体积大于珍珠枣;中油桃9号果实中CTK合成关键基因PpIPT5a的表达量较高,合成了更多的CTK,促进了果实细胞的分裂,进而使其细胞数目显著高于珍珠枣。

关键词: 桃, 果实大小, 可溶性糖, 细胞分裂素, PpIPT5a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