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飞,谢源,潘鑫,等.2019-2020年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鉴定及致病力测定[J].植物保护学报,2023,50(2):298-305. [2] 孙丽华,李好海,彭红,等.2023年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发生概况及重发原因分析[J].中国农技推广,2024,40(1):96-98. [3] 张利亚.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对策[J].河南农业,2024(1):43,52. [4] 张静,李浩宇,石怡彤,等.小麦茎基腐病侵染循环特征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J].现代农村科技,2022(9):37-38. [5] 陆宁海,吴利民,郎剑锋,等.小麦茎基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J].贵州农业科学,2015,43(10):119-121,125. [6] 刘文卿,史继冉.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24,42(3):116-118. [7] 马建华. 小麦生长后期引起枯白穗的原因及化控措施[J].河南农业,2018(34):37. [8] 李怡文,李桂香,黄中乔,等.假禾谷镰孢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危害与防控研究进展[J].农药学学报,2022,24(5):949-961. [9] 徐斌艳. 拌种、返青拔节期喷雾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影响[J].基层农技推广,2022,10(2):26-28. [10] 王祥会,于玲雅,焦玉霞,等.不同生物制剂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试验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24,45(2):46-51. [11] 周海峰,杨云,牛亚娟,等.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动态与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5):114-117. [12] 范学锋. 中国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群体组成及遗传结构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22. [13] 杨云,贺小伦,胡艳峰,等.黄淮麦区主推小麦品种对假禾谷镰刀菌所致茎基腐病的抗性[J].麦类作物学报,2015,35(3):339-345. [14] 庄驯宇. 黄淮麦区主推及新育小麦品种对茎基腐病的抗性鉴定及抗性基因分析[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24. [15] 江航,张博,马立国,等.组蛋白H3乙酰化位点调控假禾谷镰孢菌的生长、产孢及对小麦的致病性[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23. [16] 刘振国. 我国黄淮麦区假禾谷镰孢菌化学型鉴定及硅肥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探索[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