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少昆,赵久然,董树亭,等.中国栽培研究进展于展望[J].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1):1941-1959. [2] 丰光,刘志芳,李妍妍,等.中国不同时期玉米单交种的产量变化[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277-285. [3] 张善平.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高产夏玉米冠层特性的调控效应研究[M].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4. [4] 罗薇,周迎鑫,吴思,等.玉米群体调控研究进展与展望[J].作物研究,2021,35(2):183-188. [5] 徐田军,吕天放,陈传永,等.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及调控[J].中国农业科学,2019,52(4):629-638. [6] 商蒙非,石晓宇,赵炯超.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不同区域玉米生育期高温胁迫时空变化特征[J].作物学报,2023,49(1):167-176. [7] 李姝丹,边大红,何璐.黄淮海夏玉米倒伏及华控抗倒技术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18,26(3):95-101. [8] 薛金涛,张保明,董志强,等.化学调控对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9,17(2):91-94,98. [9] 于玮淇,王芙臣,杜伟嘉,等.种植密度与化学调控对春玉米茎秆性状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2,30(5):71-79. [10] 史磊,尤丹,肖万欣,等.化控剂对玉米光合作物、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4,22(5):59-63,70. [11] 蔡永旺,张英华,周顺利,等.利用乙烯利塑造夏玉米凹形冠层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0, 18(3):90-94. [12] 边大红,张瑞栋,段留生,等.局部化控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2,20(1):73-78. [13] 马栋,梁玉清,郑荣,等.化控措施下氮肥用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22,50(6):830-835. [14] 田再民,黄智鸿,赵海超,等.玉黄金化控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抗倒伏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19, 23(5):51-55,82. [15] 罗春华. 玉米不同密度应用化控剂的效果[J].农业科技通讯,2019(5):95-97. [16] 王广明,冯乃杰,刘忠福,等.生长调节剂与密度对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7,29(1):1-5,21. [17] 刘志铭,盖旭东,李宝玉,等.化控对高密度春玉米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J].东北农业科学,2019,44(6):1-5. [18] 李宁,李建民,翟志席,等.化控技术对玉米倒伏植株抗倒伏性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0,18(6):38-42. [19] 耿文杰,李宾,任佰朝,等.种植密度和喷施乙烯利对夏玉米木质素代谢和抗倒伏性能的调控[J].中国农业科学,2022,55(2):307-319. [20] 董志强,马兴林,王庆祥,等.喷施玉黄金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8,16(2):9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