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银萍,汪强,周可金,等.芝麻产业机械化发展与振兴[J].现代农业科技,2023(2):117-126. [2] 吕伟,刘文萍,任果香,等.不同浓度生根粉对芝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7(5):100-105. [3] 芝麻的营养保健价值及综合利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5):286. [4] 张鹏,张海洋,郑永战,等.芝麻种质资源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8,30(1):71-78. [5] 吕伟,韩俊梅,任果香,等.山西芝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作物杂志,2019(5):57-63. [6] 韩俊梅,吕伟,任果香,等.200份芝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3):95-99. [7] 宋成孝,李辉,邓宽平,等.贵州不同地方芝麻种质资源产量与相关性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21):43-47. [8] 吕伟,文飞,韩俊梅,等.昆虫授粉对芝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8(6):124-129. [9] 汪强,赵莉,田东丰,等.我国芝麻生产机械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236-238. [10] 焦宏廷,路风银,孙文喜,等.河南省芝麻发展前景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6(2):53-54. [11] 刘红艳,赵应忠.芝麻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28(2):129-133. [12] 何念. 芝麻新品系性状鉴定及产量比较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2):19-22. [13] 刘立峰,张仙美,郑磊,等.不同封闭除草剂对芝麻田杂草防除效果的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4(2):78-80. [14] 唐雪辉,贺建文,谭顺林,等.芝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293-14294. [15] 马昭才,高树广,徐东阳,等.芝麻种质资源茎点枯病抗性鉴定[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1,46(2):109-113. [16] 张艳欣,王林海,黎冬华,等.芝麻茎点枯病抗性关联分析及抗病载体材料挖掘[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3):2580-25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