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通讯 ›› 2024, Vol. 0 ›› Issue (10): 21-24.
赵军林1, 蒋福明1, 李冰1, 谈卓1, 刘秀杰1, 李丹丹1, 刘燕清2, 赵前程1
出版日期:
2024-10-17
发布日期:
2024-12-02
通讯作者:
赵前程(1971-),男,硕士,研究员,从事花椰菜遗传育种工作。E-mail:Zhao@hybreq.com
作者简介:
赵军林(1989-),男,硕士,农艺师,从事花椰菜遗传育种工作。E-mail:zhaojlin2012@163.com
Online:
2024-10-17
Published:
2024-12-02
摘要: 本文作者介绍了我国花椰菜的生产概况、产区分布及种业现状,总结了我国花椰菜的4个主要优势产区及主栽品种,分析了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并从育种技术、杂交种制种、品种同质化等方面分析了花椰菜种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花椰菜育种及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赵军林, 蒋福明, 李冰, 谈卓, 刘秀杰, 李丹丹, 刘燕清, 赵前程. 我国花椰菜种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10): 21-24.
[1] 朱焕焕. 我国花椰菜种业发展现状、市场需求及研究热点综述[J].蔬菜,2019(4):30-50. [2] R. Bhatia, S.S. Dey, Shritika Sood, et al. Efficient microspore embryogenesis in cauliflower for development of plants with different ploidy level and their use in breeding programme[J]. 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7(216):83-92. [3] 孟秋峰,王洁,高天一,等.花椰菜营养价值及其产业简况与发展趋势[J].宁波农业科技,2020(2):24-25,29. [4] FAOSTAT(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EB/OL].[2024-3-5].https://www.fao.org/faostat/en/#data/QCL. [5] 蔡诗怡,虞慧芳,王建升,等.花椰菜“坐球高度”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24,36(3):527-533. [6] 赵灿,孙茂龙,刘汉卿,等.我国北方松花菜生产现状及前景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20(11):206-208. [7] 顾宏辉,金昌林,赵振卿,等.我国松花菜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J].中国蔬菜,2012(12):1-4. [8] 李关发. 早春高山露地花椰菜栽培新品种白玉80天[J].长江蔬菜,2012(21):10-11. [9] 单晓政,文正华,张小丽,等.松散型花椰菜新品种‘优松60’[J].园艺学报,2018,45(S2):2745-2746. [10] 陈联和,陈华姿.新型花椰菜品种庆农65天青梗花椰菜[J].中国种业,2004(4):54. [11] 陈剑良. 台湾花椰菜“庆农系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8(1):48-49. [12] 李关发. 屏南县高山越夏反季节花椰菜标准化生产技术[J].长江蔬菜,2010(9):21-22. [13] 杨龙,木万福,唐正富,等.云南玉溪松花菜生产现状及主栽品种[J].中国蔬菜,2019(3):98-100. [14] 丁云花,何洪巨,赵学志,等.不同类型花椰菜主要营养品质分析[J].中国蔬菜,2016(4):58-63. [15] 赵振卿,盛小光,王建升,等.橙色松花菜新品种浙橙松100的选育[J].长江蔬菜,2020(8):51-53. [16] 孔德栋,邹宜静,李鲁锋,等.松花菜秋季栽培关键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0(6):1192-1193. [17] 盛小光,王建升,赵振卿,等.折叶覆盖对松花菜花球主要营养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2(10):1395-1396. [18] 丁海凤,范建光,贾长才,等.我国蔬菜种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蔬菜,2020(1):1-8. [19] 文正华,张小丽,刘莉莉,等.松花菜新品种‘津优松60’的选育及栽培要点[J].天津农业科学,2023,29(S):17-20. [20] 朱世杨,刘庆,钟伟杰,等.不同成熟期对花椰菜种子活力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核农学报,2024,38(3):464-471. [21] 孙德岭. 花椰菜新品种应用现状及良种繁育技术[J].长江蔬菜,2007(2):33-35. [22] 黄聪丽,朱凤林,刘景春,等.我国花椰菜品种资源的分布与类型[J].中国蔬菜,1999(3):35-38. [23] 刘运霞,王晓武.我国花椰菜种质资源及育种研究现状[J].北方园艺,2010(19):218-220. [24] Ranjan K. Shaw, Yusen Shen, Zhenqing Zhao, et al. Molecular breeding strategy and challenges towards improvement of downy mildew resistance in cauliflower[J].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2021(12):1-20. [25] 张凯,徐艳辉.花椰菜的分子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概述[J].辽宁农业科学,2003(1):31-34. [26] 吴鑫燕,姚雪琴,李光庆,等.基于BSA重测序松花性状InDel标记的开发及应用[J].分子植物育种,2023,21(11):3660-3668. [27] 文正华,刘莉莉,张小丽,等.花椰菜小孢子胚状体增殖及植株再生[J].中国瓜菜,2018(9):32-34. [28] 周棉连. 浙南山区松花菜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115-116,118. [29] 牛国保,姚星伟,单晓政,等.环境对花椰菜保护地制种产量的影响[J].中国瓜菜,2019(1):28-30. [30] 李思武,杨长楷,陈光平,等.云南花椰菜杂交制种产业发展的瓶颈及解决措施[J].长江蔬菜,2016(13):4-6. [31] 田春雨,闫丽,董岩,等.花椰菜保护地制种关键技术探讨[J].中国瓜菜,2019(9):58-60. [32] 赵俊,杨长楷,木万福,等.元谋冬季繁种制种发展状况分析[J].种子科技,2009(4):31-32. [33] 李思武,杨长楷,陈光平,等.云南花椰菜F1制种中硬花球亲本快的花期调节逆向思维[J].长江蔬菜,2018(17):40-41. [34] 牛国保,姚星伟,单晓政,等.花椰菜繁种新技术——花椰菜/芥蓝嫁接[J].中国蔬菜,2018(7):101-102. [35] 李思武,杨长楷,陈光平,等.云南花椰菜F1制种气温异常时花期调节处理措施[J].长江蔬菜,2020(9):47-48. [36] 牛国保,孙德岭,单晓政,等.花椰菜温室制种授粉后期管理技术[J].中国蔬菜,2020(4):103-105. [37] 丁大昭. 滇中地区晚熟花椰菜制种技术[J].云南农业,2017(8):44-45. [38] 麻继仙,杨长楷,杨龙,等.种植方式对花椰菜蜜蜂授粉杂交制种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3):41-42. [39] 林珲,朱海生,陈敏氡,等.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4(13):71-75. [40] 胡立敏,朱惠霞,陶兴林.细胞工程技术在花椰菜育种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5(6):284-286. [41] 陶兴林,胡立敏,朱惠霞.基因工程技术在花椰菜育种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4(6):288-290. [42] 娄建英,黄文斌.温州市花椰菜种子产业分析及发展对策[J].上海蔬菜,2013(1):3-4. [43] 褚云霞,邓姗,李寿国,等.花菜类SSR分子标记筛选及其在品种鉴定上的应用[J].分子植物育种,2022,20(1):163-175. [44] 李思武,杨长楷,陈光平,等.云南花椰菜杂交制种产业发展的瓶颈及解决措施[J].长江蔬菜,2016(13):4-6. [45] 牛国保,孙德岭,单晓政,等.花椰菜雄性不育品种高产制种技术[J].长江蔬菜,2015(11):36-38. [46] 陈文辉,方淑桂,朱朝辉,等.花椰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与应用[J].福建农业学报,2010(5):580-583. [47] 单晓政,张小丽,文正华,等.京津冀花椰菜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J].蔬菜,2019(5):43-46. [48] 林珲,黄科,李永平,等.花椰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08(2):172-177. |
[1] | 刘中信, 周亚星, 余忠浩, 刘慧, 周伟. 内蒙古高粱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9): 4-8. |
[2] | 袁正伟, 谢陈灵, 龚华春, 李玉华, 孙松英, 曾华, 彭先强, 张满琨. 桃源县茶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9): 23-26. |
[3] | 高飞, 刘晓霞, 周洁, 王艳平, 王伊琨. 复合肥料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9): 27-29. |
[4] | 虢慧, 贺慧. 湘北地区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做法与对策——以湖南安乡县为例[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9): 36-38. |
[5] | 黄桂花. 开平市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现状及发展建议[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9): 39-41. |
[6] | 何彦华.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探究——以河南省许昌市为例[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8): 8-11. |
[7] | 刘文玫, 王权, 刘春林. “双循环”背景下中国化肥进出口现状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8): 159-163. |
[8] | 窦爽, 肖继兵, 吴宏生, 朱晓东, 张蒙. 农业科研院所助力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探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7): 8-11. |
[9] | 谭贺, 任艳云, 刘国伟, 高园园, 张龙平, 李思琦, 朱春雨. 科技创新促进县域现代农业发展——以山东金乡县为例[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6): 4-11. |
[10] | 夏成明, 杨涛, 汪来田, 张正洁. 酒泉市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6): 19-21. |
[11] | 初晓娜, 吴燕, 刘倩, 张朋朋, 林存壮, 穆阿丽. 青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与探讨[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6): 22-25. |
[12] | 王竹明, 张晓艳, 张苗, 郑芳, 朱训泳. 对创建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县的思考[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6): 30-33. |
[13] | 潘水站, 孙连虎, 王义存, 王振坤, 刘敏艳, 李小波. 陇南市特色山地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6): 37-40. |
[14] | 郭利伟, 张晶鹏, 张顺, 胡建涛, 朱永华, 金开美. 信阳市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6): 41-44. |
[15] | 张枫叶, 贺群岭, 吴继华, 陈雷, 李可, 张梦圆. 商丘市优质花生种植现状及发展对策[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6): 44-46.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