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通讯 ›› 2024, Vol. 0 ›› Issue (6): 143-146.
魏海鹏1,2, 梁晓东1, 曾潮武1, 李建疆1, 刘俊1, 马兴国1, 贾永红1,2
出版日期:
2024-06-17
发布日期:
2024-07-23
通讯作者:
贾永红(1982-),女,高级农艺师,从事小麦遗传育种与栽培工作。
作者简介:
魏海鹏(1989-),男,助理研究员,从事小麦遗传育种与栽培工作。
基金资助:
Online:
2024-06-17
Published:
2024-07-23
摘要: 由于受工业发展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次生盐碱地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威胁粮食的产量和品质,而培育、种植耐盐品种是目前缓解土地盐渍化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本文作者归纳了小麦耐盐种质资源发掘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概括了国内外盐渍化土壤分布现状、土壤盐渍化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小麦耐盐性研究方法、进展和小麦耐盐相关基因的QTL定位研究进展,总结了小麦耐盐种质筛选方法及小麦耐盐相关QTL定位。研究小麦各生育期耐盐的相关性状,筛选耐盐小麦种质资源,挖掘与耐盐相关的基因位点,可以为小麦耐盐育种提供参考和依据。
魏海鹏, 梁晓东, 曾潮武, 李建疆, 刘俊, 马兴国, 贾永红. 小麦耐盐种质研究方法及进展[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6): 143-146.
[1] Shewry P R,Hey S J.The contribution of wheat to human diet and health[J].Food and Energy Security,2015,4(3):178-202. [2] Grac A C,Raymund O A,Sous A I.Wheat bread with dairy products-technology,nutritional,and sensory properties[J].Applied Sciences,2019,9(19):4101. [3] Eversole K.,Feuillet C.,Mayer K.F.X.,et al.Slicing the wheat- genome[J].Science,2014,345(6194):285-287. [4] 杨婷,谢志霞,喻琼,等.局部根系盐胁迫对冬小麦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22(9):1074-1078. [5] 高树涛,石生伟.盐胁迫对5种抗旱型小麦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 2017,48(8):1374-1380. [6] 张军,刘英,杨生鹏,等.商洛主栽小麦品种苗期的耐盐性评价[J].西北农业学报, 2017,26(8):1148-1155. [7] 靖姣姣,张颖,白志英,等.盐胁迫对小麦代换系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及染色体效应[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16(4):743-750. [8] 邹超煜,白岗栓.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成因及防治[J].人民黄河,2015,37(9):143-148. [9] 宫文萍,李洪振,付希强,等.部分CIMMYT小麦种质的耐盐性鉴定与评价[J].麦类作物学报,2018,38(9):1065-1071. [10] 杨真,王宝山.中国盐渍土资源现状及改良利用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5,47(4):125-130. [11] Sumner M.Sodic soils:distribution,properties,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M].New York:oxford Unvisity,1998. [12] 余世洲. 普通小麦种质资源耐盐性鉴定及相关基因挖掘[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 [13] 刘小京,郭凯,封晓辉,等.农业高效利用盐碱地资源探讨[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23,31(3):345-353. [14] 杨劲松,姚荣江.我国盐碱地的治理与农业高效利用[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30(Z1):162. [15] ZHU J K.Plant salt tolerance[J].Trends in Plant Science,2001, 6(2):66-71. [16] 刘艳丽,许海霞,刘桂珍等.小麦耐盐性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8(11):202-207. [17] 巨伟,田汝美,吕娟,等.小麦耐盐性鉴定指标和方法的研究[J].种子世界,2014(6):20-21. [18] 郭远,王文成,徐颖莹,等.植物耐盐评价方法综述[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3):18-23. [19] 彭智,李龙,柳玉平,等.小麦芽期和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7,18(4):638-645. [20] 刘妍妍. 耐盐小麦种质的发掘及耐盐QTL的定位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 [21] 马雅琴.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质资源的耐盐性鉴定及其相关基因的挖掘[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 [22] 张巧凤,陈宗金,吴纪中,等.小麦种质芽期和苗期的耐盐性鉴定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14(4):620-626. [23] 米海莉,许兴,马雅琴,等.小麦品种耐盐性的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1):134-138. [24] 李树华,许兴,惠红霞,等.不同小麦品种(系)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及农艺性状反应[J].麦类作物学报,2000(4):63-67. [25] 阮建,李娜娜,崔海燕,等.50个小麦品种的苗期耐盐性比较[J].山东农业科学,2017,49(4):5-9,20. [26] 肖宇,刘希锋,刘青松,等.河北省10个小麦主栽品种耐盐性鉴定[J].天津农业科学,2018,24(2):56-59. [27] 李士磊,霍鹏,李卫华,等.新疆春小麦品种苗期耐盐性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9-15. [28] 曹俊梅,芦静,张新忠,等.11份新疆小麦品种幼苗耐盐性及相关形态生理特性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7,54(8):1384-1385,1387-1393. [29] 库尼都孜阿依·吐尔汗,任毅,颜安.等.新疆冬小麦品种萌发期耐盐性综合评价及耐盐种质的筛选[J].新疆农业科学,2020, 57(1):20-31. [30] 余桂红,张鹏,马鸿翔,等.32个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种幼苗期耐盐性的鉴定和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22,34(7):44-49. [31] 王军,李筠,王龙,等.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系)耐盐性筛选[J].江苏农业科学,2009(3):77-79. [32] 陶荣荣,陆钰,于琪,等.盐逆境对不同耐盐性小麦花后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3,31(3):428-437. [33] 刘曙东,奚亚军.遗传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1. [34] Byrt C S,Platten J D,Spielmeyer W,et al.5-like cation transporters linked to Na+ exclusion loci in wheat,Nax2 and Kna1[J].Plant Physiol.,2007,143:1918-1928. [35] Zhu J K.Salt and drought stress signal transduction in plants.Annu.Rev[J].Plant.Biol.,2002,53:247-273. [36] Zhang J,Gizaw S A,Bossolini E,et al.Ident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QTL for grain yield and plant water status under contrasting water treatments in fall-sown spring wheats[J].Theor.Appl.Genet.,2018,131:1741-1759. [37] 任永哲,徐艳花,贵祥卫,等.盐胁迫下调控小麦苗期性状的QTL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4):2793-2800. [38] 王秀华,于鸿翔,潘香逾,等.水分和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相关性状的QTL定位[J].麦类作物学报,2020,40(10):1157-1165. [39] 李世姣. 小麦耐盐品系筛选及耐盐QTL定位[D].太原:山西大学,2021. [40] 霍志学. 小麦耐盐主效QTL的挖掘及分子标记开发[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1. |
[1] | 王丽杰, 于海涛, 刘亚男, 宋顺, 刘昆. 播期、播量对潍麦12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6): 57-60. |
[2] | 吴兰田, 冯素明, 何佳伟, 宋佳敏, 杜小凤. 不同生育时期喷施芸乐收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6): 61-64. |
[3] | 王妮妮. 水肥一体化模式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6): 71-75. |
[4] | 李月婷, 陈爱国, 李兆波, 孟未来, 崔晓光, 黄超, 吴禹. 辽宁南部不同产区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蛋白质差异及抗病性评价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6): 124-129. |
[5] | 赵雪君, 李海生, 郑翔, 李晓红, 李志民, 相颖, 黄兴其. 硬粒小麦在江苏淮北麦区的适应性探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5): 83-86. |
[6] | 邓自圆. 四川省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建议[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4): 14-16. |
[7] | 杨玉东, 张秋梅, 杨玉涛, 张梅霞. 优良小麦新品种宛丰11的选育及高质高效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4): 157-159. |
[8] | 李进永, 郭红, 赵呈明, 费新茹, 许业, 李玲, 王敏, 陈俊宇, 高春燕.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盐麦5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3): 156-158. |
[9] | 孙艳华, 朱高纪, 理东升, 陈亚光, 张雨萌, 程芮. 国审小麦新品种泛麦65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3): 162-163. |
[10] | 安学军, 李晓静, 何力剑, 孙星. 窄行条播与种植密度对小麦品种科茂53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特性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2): 72-76. |
[11] | 马勇, 邵立刚, 车京玉, 李长辉, 张起昌, 刘宁涛, 田超, 王志坤, 尹雪巍, 代丽婷, 刘红军. 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克春15039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2): 167-169. |
[12] | 顾启花, 袁权, 袁章龙, 侍超, 李龙, 陈凯, 单友谊, 戴传刚. 国审小麦品种江麦186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2): 170-172. |
[13] | 彭守华, 董向丽, 姜颖霖, 张华英, 尉继强, 许铭铭, 滕蓬勃, 刘连颖. 威海市功能性小麦品种筛选试验[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1): 50-53. |
[14] | 黄水龙. 漳州市龙海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1): 112-114. |
[15] | 韩玉林, 王丽娜, 朱志峰, 李楠楠, 张倩, 樊秀琴, 邓春晖, 邹少奎, 杜晓宇, 吕永军, 李顺成. 高产多抗广适小麦品种周麦27号的配套栽培技术与推广应用[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0(1): 158-16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