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通讯 ›› 2023, Vol. 0 ›› Issue (2): 73-75.

• 试验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12%氟啶·戊·杀螟药剂浸种对晚粳稻种子发芽的影响

周斌1, 张雅菁2, 吴建明2   

  1. 1.昆山市耕地质量与植物保护站 江苏 昆山 215300;
    2.昆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江苏 昆山 215300
  • 出版日期:2023-02-17 发布日期:2023-03-13
  • 通讯作者: 张雅菁(1988-),女,硕士,农艺师,从事种子管理与新品种试验推广工作。E-mail:yajingzh@163.com
  • 作者简介:周斌(1970-),男,本科,高级农艺师,从事稻麦病虫害测报与防治工作。E-mail:120681350@qq.com
  • 基金资助:
    江苏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项目(2020-2021)[苏农办农(2021)10号]; 苏州市(昆山)农作物品种综合测试基地项目(2019-2021)[苏财农(2021)17号]

  • Online:2023-02-17 Published:2023-03-13

摘要: 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病害是发生在苏南地区晚粳稻上的重要种传病害,为探求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将12%氟啶·戊·杀螟可分散粉剂设置5个稀释倍数,对3个本地栽培晚粳品种进行浸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浓度范围内,稀释倍数越低即浓度越高,对浸种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影响越大,对幼苗生长延缓越重。不同稀释倍数3个品种平均发芽势、发芽率之间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1 000倍、800倍、600倍、400倍液浸种比清水浸种(CK)平均发芽势分别降低4.8个、 9.5个、13.8个、19.5个百分点,平均发芽率分别降低2.4个、5.9个、10.1个、16.3个百分点,药剂浸种对发芽势的影响大于发芽率。各晚粳稻品种生产上可用1 000倍液浸种。稀释倍数与品种间的互作效应较为明显,晚粳稻品种间对该浸种药剂不同浓度的敏感性不一致。

关键词: 12%氟啶·戊·杀螟;, 晚粳稻, 种子, 药剂浸种, 发芽势, 发芽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