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肖世和. 我国小麦品种改良趋势与粮食安全[J].科技导报,2006,24(4);5-7. [2] 何中虎,庄巧生,程顺和,等.中国小麦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J].农学学报,2018,8(1);99-106. [3] 金善宝. 中国小麦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595. [4] 山仑. 科学应对农业干旱[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9(2);1-5. [5] 张正斌. 中国旱地和高水效农业的研究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52. [6] 郭建平.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15,26(1);1-11. [7] 景蕊莲.作物抗旱节水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 9(1);l-5. [8] 郭进考,史占良,何明琦,等.发展节水小麦,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以河北省冬小麦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4);876-879. [9] 孟宪群. 河北省旱灾情况及成因[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922-18924,18954. [10] 吕长安,郑连生,英若智,等.面向21 世纪的河北水资源利用战略[J].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1(3);19-22. [11] 梁媛,杨刚.我国高效节水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研究[J].中国水运,2018,18(6);171-172. [12] 何世高.河北;到2022 年地下水压采量达到54 亿立方米以上[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经济强省绿色发展论文集.廊坊;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18. [13] 牛沐萱.节水农业;未来市场空间巨大[J].农经,2018(11);42-45. |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