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刁现民. 中国谷子产业与产业技术体系[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 刘猛,赵宇,宋中强,等.基于密切值模型的谷子新品种示范效果综合评价——以豫谷18为例[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7, 19(11): 42-48. [3] 刁现民,程汝宏.十五年区试数据分析展示谷子糜子育种现状[J].中国农业科学,2017,50(23):4469-4474. [4] 张婷,师志刚,王根平,等.华北夏谷区2001-2015年谷子育种变化[J].中国农业科学,2017,50(23):4475-4485. [5] 何启谦. 遗传育种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282-289. [6] 董立,马继芳,董志平.谷子病虫草害防治原色生态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7] 李志华,穆婷婷,李爱军,春谷登记品种农艺性状、品质和产量的综合评价[J].种子,2021,40(3):124-131. [8] 巩法江,毕海滨,杨平,等.鲁中地区抗除草剂谷子品种适应性对比试验[J].中国种业,2019(9):56-60. [9] 周雪,韩芳,郭玮,等.延安市谷子引种筛选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4):20-22,87. [10] 闫锋,李清泉,董扬,等,谷子新品种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引种试验[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12):6-8. [11] 袁园园,黄昌见,王磊善,等.济南市龙山小米丰产优质品种的筛选与鉴定[J].中国种业,2020(5):42-45. |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