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于经川,刘兆晔,姜鸿明,等.蚰包麦的选育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2):189-192.
|
[2] |
方正. 冬小麦育种实践54年回顾[J].小麦研究,2008,29(1): 1-11.
|
[3] |
贾继增,丁寿康,李月华,等.中国小麦的主要矮秆基因及矮源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2,25(1):1-5.
|
[4] |
王永和. 半矮秆冬小麦优异种质-蚰包/036//山前系列的选育给予的启示[J].北京农业科学,1997,15(4):13-16.
|
[5] |
刘兆晔,李林志,辛庆国,等.优良种质蚰包对山东小麦育种的贡献[J].农业科技通讯,2016(11):162-165.
|
[6] |
庄巧生. 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
[7] |
陆懋曾. 山东小麦遗传改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13-214.
|
[8] |
刘兆晔,于经川,孙妮娜,等.骨干亲本鲁麦13、鲁麦14在山东小麦育种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5(1): 87-89.
|
[9] |
盖红梅,李玉刚,王瑞英,等.鲁麦14对山东新选育小麦品种的遗传贡献[J].作物学报,2012,38(6):954-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