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忠堂, 何志鸿, 魏冀西 , 等.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引进试验与嫁接:Ⅱ平作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J].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8(1):27-29.
[2] 张达, 苍晶, 郝再彬 , 等. 矮化大豆突变体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7):49-52.
[3] 王晓英 .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1(6):114-115.
[4] 张达, 王豫颖, 苍晶 , 等. 矮化大豆突变体叶片解剖结构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6):67-72.
[5] 张达, 郝再彬, 王豫颖 , 等. 矮化大豆突变体茎、叶的解剖学研究[J].大豆科学, 2008(4):599-603.
[6] 赵双进 . 大豆超高产模拟分析与单株选择[J].大豆通报, 2006(2):11-13.
[7] 李国俊, 朱化敏, 宋凤娟 , 等. 大豆育种中高产株型的选择[J].大豆通报, 2007(3):38-40.
[8] 姜德锋, 张伟, 徐锐亭 , 等. 不同株型高产大豆的生长特性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4(4):288-292.
[9] 全妙华, 蒋向辉, 陈东明 , 等. 一种新的四棱豆矮化突变体鉴定与分析[J].中国蔬菜, 2011(8):35-38.
[10] 赵双进 . 大豆超高产产量性状与栽培途径的模拟寻优[J].作物杂志, 2000(2):13-15.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